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丹凝 《中国外资》2009,(10):72-73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市场结构与金融市场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关联,且具有路径依赖和规模效应。当前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导致三大评级机构对市场的影响力过大,降低了它们进行信息披露和模型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与被评级方之间的利益关联也增加了它们评级失准的可能。针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本文提出应着眼于专业化水平高、规模较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借此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监管机构应严格控制信用评级机构介入金融创新业务,降低其与被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关联,并要求它们向监管当局提供评级过程中必要的数据和所使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发展信用评级事业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中有机构的原因、产品的原因、监管的原因、宏观政策的原因,当然也有信用评级制度的原因,而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是薄弱环节。中国未来要想发展资本市场,这个薄弱环节必须补上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如“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迟钝,使其可信性遭到市场广泛质疑;“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调整;“三大”评级模式隐含的利益倾向,违背了信用评级的独立与公正。整顿和规制国际评级机构,必须改革现行的评级模式和模拟评级程序,实现评级市场的竞争化与评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蒋来用 《银行家》2012,(5):63-64
以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当今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活具有重大影响。这三大信用评级"巨头"几乎垄断了全部国际信用评级业务,牢牢把握住了在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但三大评级机构在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地位并没有今天如此显赫,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美国的评级机构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评级业务.我国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有公信力的民族信用评...  相似文献   

9.
张敏 《银行家》2012,(5):60-62
信用评级行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评级行业的重新审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国的评级行业也随之与全球市场接轨。本文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评级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试图找出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美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脉络,从评级机构、收费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两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重视市场声誉以及监管机构注重加强引导与监管。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注重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治理,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统一的外部评级机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甘肃金融》2011,(8):5-5
世界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这是美国首次失去AAA评级。在美国债务危机刚刚平息的时候,全球市场表现出对结果的利好。但是对于美国预算赤字的担忧一直使得评级机构下调美国评级的说法引起市场恐慌。尽管之前普遍预测三大评级机构不会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但是美国近来经济数据的表现令市场恐慌情绪骤升。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美国评级市场的发展,中国信用评级起步较缓,发展较为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行业自律、债券定价无法实现信用价差等弊端明显。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控制中国2/3信用评级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6月27日,在新华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如此警告说,目前中国亟待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美国家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标准以及信用评级影响力等多角度对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中美国家信用评级存在分歧并且都具有主观性,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寡头特征,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新生事物出现不久,尚待发展。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的标准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评级结果也有差异。从效果上讲,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国家信用评级结果变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显著,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允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纷纷进入中国,这对于处于幼稚期的民族信用评级业是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环球快讯     
《中国外汇》2011,(15):8-9
1欧盟抨击三大评级机构有失公允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发难",频频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信用评级。这一举动令欧盟领导人忍无可忍,终于向三大评级机构正式"宣战",不但激烈抨击其行  相似文献   

17.
张暾 《新金融》2017,(10):53-58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一家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立,是否足以撼动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实际垄断?力量稍显不足,但行动已经开始。10月24日,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在北京联合发起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致力于推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建设独立的国际评级体系,通过向世界提供公正的评级信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舆论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对危机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评级机构的运作盈利模式本身就是华尔街一个组成部分(请看本栏目文章《揭秘评级机构背后的盈利模式》)。今年以来,信用评级问题一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事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欧洲债务危机(请看本栏目文章《三大评级机构引爆欧债危机》),一个是7月11日,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国家信用等级报告,此举被视为一种另起炉灶的做法,改变了由西方评级机构垄断资本市场的局面(请看本栏目文章《与西方评级机构抗衡大公首发中国声音》和“美国控制中国2/3信用评级市场》)。  相似文献   

20.
环球快讯     
欧盟抨击三大评级机构有失公允 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发难”,频频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信用评级。这一举动令欧盟领导人忍无可忍,终于向三大评级机构正式“宣战”,不但激烈抨击其行为有失公允,还宣布将着手建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