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中军 《中国外资》2009,(10):26-27
近年来,针对外资大批撤离中国的现象,许多人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外资企业用工成本,是外资企业大量倒闭和撤离的罪魁祸首。本文对外资撤离和《劳动合同法》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最终认为外资撤离中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给企业增加的用工成本是有限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外资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2.
龚雨 《财会学习》2008,(2):77-79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继<物权法>通过后与老百姓权益密切相关的又一部法律,与<劳动法>相比,此部法律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以及劳动行政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但可能会解决劳动维权成本高的现状,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部分外资撤离只是局部和短期的现象,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不可忽视的是,外资结构的调整将会伴随着阵痛。对于这些挑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应对。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但流入中国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外资却有增无减。以服务业为例,2014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可以预见,中国吸引的外资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低端制造业外资企业撤离、服务性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逐渐提升,将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常态年初以来,外资企业关闭在华工厂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引发了"外资撤离中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正对高校后勤用工产生重大影响,高校正面临着巨大的后勤人工成本压力,如何解决好新形势下合法用工并科学控制高校后勤人工成本的问题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把工厂倒闭、劳动者失业归咎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日前,有学者建议,政府可以适当引入小企业豁免机制,以降低小企业的解雇成本,以此削弱<劳动合同法>对就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1日,备受争议的<劳动合同法>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曾引起不少误解.误读,甚至在实施前后出现"工龄归零"等规避行为.还有很多人把工厂倒闭,劳动者失业统统归咎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加工贸易业正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据报道,近日珠三角有上千家鞋企在这种难以避免的阵痛中关闭。有分析称,今年元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导致企业大面积倒闭的根本原因,因为新《劳动合同法》将使鞋厂用工成本增加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劳动关系就显得比较复杂.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因此,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钟洁贞 《金卡工程》2009,13(9):130-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以获高票通过,但在正式施行后,在整个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普遍企业纷纷表示劳动力成本提升,有存在一些中小企业没有遵守<劳动合同法>,也有存在一些坚持守法的企业.本文主要针对佛山市的中小型制衣企业因<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后的执法情况,对政府的执法监督以及公民、企业守法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的确使一些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失去原本的低成本优势.但是我们应全面的看待劳动合同法,应看到它对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和对我国经济转型及发展的作用.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二者之问寻找一种平衡点,让发展的同时尽可能保证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发<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实施条例>共六章,分为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草案》颁布后,备受广大劳动者和媒体的关注,劳动纠纷屡屡见诸报端,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将会对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劳动用工制度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劳动用工基本状况,反映了《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对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欣佳 《金卡工程》2010,14(9):217-218
《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的用工成本愈加上升。作为降低用工成本的方法之一,劳务派遣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派遣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用工单位逃避自身责任、被派遣人员福利无保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务派遣有了初步的规定,对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规范,但仍有不足。本文试图从劳务派遣的产生原因、现状、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各国的立法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股权结构现状是:独资和合资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其中独资增长势头强劲,合资比例下隆重.外商在外资企业控股争夺的特点是:行业性强;着重于争夺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的控制权;谋求绝对控制.外资控股形成行业垄断,冲击民族工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要积极清理有关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增加法律的透明度;统一内外资立法;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进一步完善<证券法>.  相似文献   

15.
<正>外资企业正在快速"进化"。一方面,更舍得把核心技术环节迁移到中国市场,以增加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汲取中国"基因",日趋本土化的外资企业正在变得"更中国"。2020年,我国引进外资经历了一场剧情反转。年初,有太多的理由让人们为稳外资捏一把汗:疫情在全球蔓延,人员、设备出入受限,全球经济低迷,  相似文献   

16.
赵宏岳 《金卡工程》2009,13(8):195-196
劳务派遣制度肇事于欧洲,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制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毕竟该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际运行还有很多问题,法律规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杜鑫 《中国外资》2015,(7):26-27
<正>资本是逐利的,部分外资因为自己的发展情况撤离中国这是很常见的,目前总体上中国制造无论是吸引外资的能力还是规模,都是在增长的。近日有消息称,松下、日本大金等企业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撤离中国的外资大多集中在制造业。与此同时,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较<劳动法>相比有了比较大的制度创新,按照对劳动者实行倾斜保护的原则设置了诸多有利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必将起到其应有的维护弱势方劳动者权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时期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调整,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招商引资的内涵,适时转变观念,将利用外资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妥善联系起来.我们认为,新<企业所得税法>调整后,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两税合并对这部分高质量外资的吸引基本上不会有影响;对众多的中小外资企业,两税合并可能会有影响,但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虽然部分制造行业的外资撤离是不争的事实;但正在崛起的中国消费市场既是一座尚未发掘的大金矿,也是在华外资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说以前中国更多的被视为一个制造基地的话,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转而把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