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报业的竞争发展,一个新名词越来越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这个名词就是“实用新闻”。什么是一实用新闻”?“实用新闻”与服务性新闻有何区别?“实用新闻”与广告的异同之处有哪些?怎样防止“实用新闻”的寻租现象产生?在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新闻实践,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用新闻”与“服务性新闻”的区别何为“实用新闻”?有人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由媒体根据受众需要而无偿提供的,具有解决人们工作、生活问题的实际效用的新闻。如报纸、电视、广播在“寻医问药”、“市场之窗”、“购物指南”…  相似文献   

2.
晚报新闻在其指导思想的报道原则上与日报新闻是一致的,但好应充分体现“晚”字特点。晚期新闻要突出实用性,坚持政策、法律、服务“三足鼎立“晚报新闻要增强可读报,实行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双管齐下“;晚报的经济新闻在写法上要影视化,报道上要生活化,缩短与受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策划”一词似乎变得非常时髦,“广告策划”、“企业策划”、“公关策划”等词频繁出现在媒介中。受其影响,新闻界也开始青睐起“策划”一说,“报道策划”、“新闻策划”、“策划性新闻”等等常常挂在一些新闻同行的嘴边,而且经常用在新闻报道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新闻同行对“新闻策划”表示异议。他们根据“新闻~词的概念:“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认为新闻与策划毫无联系。事实上,这个概念包含两个要件:l、新近发生的事实;2、报道。这两个要件在提醒人们讨论问题时注意:世界上“新闻发生的事实”,不管是“狗咬…  相似文献   

4.
王巧灵 《发展》2008,(11):121-121
如果说新闻作品是信息传播中的“易碎品”,那么图书相对而言就应当是“耐用品”了。然而,随着新闻策划的不断介入,“易碎品”与“耐用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借助新闻策划,“易碎品”完全可以锻造成畅销的“耐用品”。在新闻媒介无孔不入、新闻报道无处不在的今天,关注新闻报道策划,有助于发现读者的阅读需求,拓宽图书选题策划的思路。本文从新闻报道出发,探讨了新闻策划对图书出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论新闻学,首先遇到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问题。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新闻一词的概念却越来越混乱.想达到孔子说的“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无疑困难重重。欲拨开云雾,露出朗朗乾坤和康庄大道,给前行者以正确指引,殊为不易。兹篇所论,实为草草,或有取焉,则什一亦幸甚也。新闻之“新”,首先在时间概念上,细分则有时效与时机两层涵义。许多新闻定义,都从时间概念入手。陆定一先生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胡乔木先生说:“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宁树藩先生说:“新闻就是:经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7.
王飞 《魅力中国》2013,(6):56-56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市民新闻”,并给出这样的定义: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依.罗森教授最早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与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场波及全美,影响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的西北角》到《西线风云》,从《大公报》记者到人民日报社社长,他的一生始终与“新闻”相伴相随。也许正因如此,他才能读出“新闻”的真髓,并因此成为中国新闻人永远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曹萍 《魅力中国》2011,(6):158-158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志。在一些著述中,有人又把它称做“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跟”等。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由于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成为新闻工作者追求的一种文体.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不仅具有新闻的特点,而且,由于形式新、信息量大、直传价值高、审美价值高,所以,应当比一般新闻更加具有新闻性,其写作难度也较大.写好“现场短新闻”,虽然取材很重要,题材必须深刻、全面、真实、新颖,但具备这些要素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现场短新闻”,还需要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即有特色.根据多年来访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诉求“现场短新闻”的持色:第一,“现场短新闻”应有强烈的现场感.顾名思意,现场短新闻,必须是…  相似文献   

11.
李薇  潘霞 《理论观察》2005,(4):123-124
近些年随着传播理念不断更新,传播新闻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打破了最初的用模式化语言播新闻的沉寂之后,活泼亲切、极富感情色彩的说新闻方式开始盛行于电视媒介。目前看来,“说新闻”比“播新闻”是更深层次上的一种开拓精神,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种用“类交流”式的全新理念打造出的新闻传播的特殊风格——“说新闻”必然以雷霆之势冲击媒体,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从自己的体会来看,首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采访、编辑过程,使情感早早进入“新闻”。其次,播音时要“真实”又“真诚”。第三,播音时,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达到了一方面自己把握的情感与新闻内容恰到好处,另一方面自己的播音情感流露,调动帮助了观众看新闻所希望了解和感受的东西,乃至没有想到会从这一新闻中所能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度”就是恰到好处的,这样的播音也是成功的播音。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南方周末》适时推出了“绿色”版块,报道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的概念考察,分别用科技、经济的报道视角,和工业文化角度论述在报道中体现出的“生态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学界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主要有: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关系辨析,国外公民新闻的发展情况,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公民新闻的传播形态与实践,公民新闻之影响等。但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学界引起高度重视并推进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自己的体会来看,首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采访、编辑过程,使情感早早进入“新闻”。其次,播音时要“真实”又“真诚”。第三,播音时,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达到了一方面自己把握的情感与新闻内容恰到好处,另一方面自己的播音情感流露,调动帮助了观众看新闻所希望了解和感受的东西,乃至没有想到会从这一新闻中所能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度”就是恰到好处的,这样的播音也是成功的播音。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陈材 《魅力中国》2010,(26):3-3
本文以媒体近期的揭露性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新闻客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异化成的两种标准,可以理解为“新闻客观性”的“二元性”,而不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本身的颠覆,两者的目的其实一样,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7.
乍闻“绿色新闻”一词,不禁一怔,细思之,不禁又为之一振。绿色,让人自然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山林,碧波万里的稻田,生机勃勃的原野,它无疑是最具生命力的颜色,因此,在空气、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的今天,人们呼唤回归,呼唤原始,随之而来的“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等大受青睐。“绿色新闻”一径产生,便成为全体新闻工作者的一面旗帜。“绿色新闻”一词来自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班学生在实习汇报展上亮出的旗帜。倡导新闻工作者守住新闻良心,维护新闻的纯洁性。“绿色新闻”的根本基点,在于它尊重客观,而不搞主观臆造,在于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不少电台的新闻节目采用了“直播”形式。它保证了新闻播出的“第一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时间缩短到一个很小的距离,其效果是录插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直播,保证了新闻的播出来度和信息量,强化了广播新闻信息的功能。直播,不仅仅是运作方式的改变,它对培养快节奏的工作作风,提高采、编、播人员的时效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和群众意识,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我们多年采编工作的实践及与播音员的接触,监听话音员“直播”的新闻节目,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番功夫,改变一下当前新闻“直播”节目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李丽龙 《魅力中国》2011,(5):105-105
提到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就容易想到“曝光”、“揭丑”。其实,新闻舆论监督并不是“老虎”,人人见了害怕。有时,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的曝光可以更好地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使矛盾及早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20.
岳亚杰 《魅力中国》2011,(7):258-258
随着电视栏目化的发展,新闻已经逐步渗透于各类电视节目中。电视新闻也由此从“播”新闻向“说”新闻演变,进入“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也越来越有人情味,电视新闻的服务性逐渐回归并被重视被凸显。演化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