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一、引言。人类的活动,主要是人对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所以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在竭尽全力地创造多种制度来消除这些不确定,使社会发展能得以延续。古时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相较过于悬殊,于是人类敬畏着神圣和不可琢磨的自然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制度大都在自然许可的范围之内。工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人与自然的进化史是互相斗争回旋式发展的历史,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的主动权由人类掌握,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通过分析自然反馈给人类的各种信号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从社会、经济、自然三维角度全方位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反哺自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崔艳凤 《辽宁经济》2001,(12):11-12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客体──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环境,这是自然的人化。  2.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主体──人类。从宇宙进化的角度看,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是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智能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4.
理性调适人与自然关系--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是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在于,人们过分强调人的创造性主体地位,夸大人的能动性作用。为了人与自然的共同生存和进化,人类应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理性地调适人与自然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思滢 《魅力中国》2011,(15):387-388
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倡导“天人合一”,它重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崇尚顺应自然。在人居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巧借现有的地理格局,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现实情况。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的环境危机日益困扰人类,中西方学者发现中国传统风水理念的环保观念,可以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在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十分有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我们应秉承古人风水思想中的环保理念,并吸取其科学精髓,注重以人为本,构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强调人的主体性原则而遮蔽自然,到强调人类理性的人性观而误读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都避不开"人类中心主义"原则;而西方古典美学对自然的抛弃更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失去了和谐平衡,从而导致生态危机.如今人们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人类诗意生存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一脉相承;人与自然,同根同源。 自然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生万法,万法终归融入自然。 自然是滋养万物的源泉;自然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自然派遣太阳为人类送来光明、温暖和生命的意义;自然指示月亮和星辰为人类送来思想、智慧以及情感上的满足;自然时刻不忘提醒雨露要多多滋润土地,因为有了滋润的土地才会有大地的丰收;同时自然还告诉风儿不仅要全力以赴为人类输送凉爽,还要不遗余力地催生花草和树木;自然暗示雷、电、火启迪人类,拥抱自然、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不同的地域、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中国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西方则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崇尚自然要为人所用,最终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虽然中西方自然观有所不同,但是二者观点的本原皆来自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对于中西方自然观存在的差异,必须建立在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切入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面临的人地关系矛盾及解决对策构想张海峰人地关系是指以人及人类社会活动为一方,以地球表面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为另一方,二者所构成的系统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大规模全面展开,人类社会对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17,(41):9-9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11.
殷静静 《魅力中国》2011,(14):397-397
面对全球性环境危机,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环保。以“绿色引领时尚”为理念的西安世园会作为人类和自然和谐交融的一次精展,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了低碳、绿色、创新、和谐等人类共同绿色文化价值和理念的交流与传播。本文在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中西方自然观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绿色文化理念,为破解人与自然对立的困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生态环境展开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电脑产业和环境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简单地说,所谓环境产业,就是要合理地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关系。人类的早期历史曾是一部对自然无可奈何、继而又崇拜自然的历史,而以工业革命为起始的近200年的历史则演变成一部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也可以说是“掠夺”自然的历史。从而,人类建立起现代的高度文明,但也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空前恶化,而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人类文明的持续。对于20世纪末的人类来说,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话题,而是与吃饭同样紧迫…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急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其性质和特点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人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好人类生存底线——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共同任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复杂。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古代时期的依赖关系、近代时期的对立关系以及现代时期的和谐关系的发展过程。本文从价值观、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浅析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柴文静 《魅力中国》2011,(18):11-11
本文从前进性和曲折性两个方面介绍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从灾害监测、资源利用等方面论述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同时从太空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角度,指出了人类航天事业给人类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另外,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指出我们应尊重自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而为人类造福。本文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杨雪 《魅力中国》2014,(15):278-278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但科学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人类未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于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西文化,不难发现中西传统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传统自然观认为大自然是由人类支配的,可以随意掠夺。从这两种自然观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宝贵的自然环保思想对今天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转变人改造自然的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节制能有效的遏止人类的贪欲,防止人类过度索取大自然.要正确把握、处理人、自然、节制的关系,走节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崇拜自然是在鄂伦春祖先生存的时代,由人、自然、社会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状态——生态存在,在鄂伦春先民思想意识中反映的结果。人是智慧型动物,必然要通过智慧来对一切客观事物做出反应。因而,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人类早期,自然崇拜作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便产生了。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自然崇拜的探究,认为有丰富的资料可以说明,自然崇拜作为狩猎文化的主要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相处乃至和谐的方式,是人应对自然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王梦 《魅力中国》2013,(22):352-352,355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一项重要问题。马克思耙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同时它也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相对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对当代生态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