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卿 《魅力中国》2013,(11):84-84
各种台词形式与画面构成的蒙太奇已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为电影美学开阔了无限广阔的领域,电影艺术的特点决定电影中的语言足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2.
陈海涛 《魅力中国》2010,(6):296-296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美学思想,它深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在古代悠久的文明传承中,儒、道、释三家对立互补,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气质,同时也构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精髓。道家关于虚实结合、得意忘言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重传神、重写意的艺术特征。道家关于不设不施之自然美,情景交融之融合美,有限无限之超越美形成了中国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中原学框架下的新时代中原美学精神与基础美育为研究切入点。从中原美学艺术内容整理入手,剖析质朴厚重的中原美学精神,讨论新时代中原美学的发展,探究将抽象的美学精神及中原美学艺术元素与新时代大众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可行途径,并使其与基础美学教育相契合。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原美学研究和基础美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从中原美学角度丰富和完善中原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重庆是抗战电影的沃土。其通俗易懂、节奏明快、动作性强的艺术形式,民族化、大众化的表现手法,与别具一格的美学意义,所产生的激励全国军民抗日救国的艺术效果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和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争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7.
在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中,人物都展现了诸如梦幻、理智、理性等日神精神气质,而这些气质的升华都是基于酒神精神所造成的“空白”与“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3D总动员     
尽管3D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真正的3D电影时代才刚刚到来。有人将2010年比喻为"3D元年",就如同从黑白电影到彩色大片、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那样,成为电影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那么,国内的电影产业是否做好了迎接变革的准备?热闹非凡的建设潮背后,投资商们是否被高票房冲昏了头脑?3D电影又将成为谁的盘中餐?  相似文献   

9.
3D是今年最火的词。 电影上了,电视上了,体育比赛更是不能落下。3D是视听艺术革命性的进步,现代科技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视听感官享受。  相似文献   

10.
张蕾 《魅力中国》2013,(29):101-101
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是风格化的,从《黄土地》到《搜索》,几乎每一部都会激起电影爱好者的探讨,看似题材迥异.纵穿古今,但其电影的精神内核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贯通性。将陈凯歌电影作为文本分析对象。运用症候式分析方法,大胆窥见陈凯歌的艺术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九月,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先后在渝举行第二届中英当代艺文展演之"威尔士之夜""苏格兰之夜"、第四届意大利电影文化周。此外,香港3D奇幻之旅与3D山城景观碰撞出火花,第二届重庆国际现当代艺术邀请展带来颇具异域风情的艺术盛宴。充满艺术气息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山城秋季平添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张艳红 《魅力中国》2013,(32):83-83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本文从电影音乐的产生和作用、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和美学功能等四个层面,结合中外名片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宇丹 《魅力中国》2010,(14):130-131
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影艺术也不断深入大众之中,大众对电影的审美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透过岩井俊二的电影对大众审美心理进行一番客观的审视与分析。而通过岩井俊二的电影我们也看到他对美的建构和日本民族幽玄物哀的民族审美特点和爱情、青春、梦想、死亡的岩式美学。  相似文献   

14.
王家卫是香港影坛最杰出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在人物、叙事、类型几个方面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美学观念,并且承袭“作者电影”这一传统,将商业因素成功融入其中,取得了由艺术到商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尚学摈 《理论观察》2023,(10):132-136
藏族题材电影在中国影坛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质量作品的相继问世,展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藏族题材电影在历史层面承担起歌颂西藏解放、藏区建设的时代功能,在思想层面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构建的主旋律任务,在文化层面展现出藏族丰美的民风习俗与独特的精神气质。缕析藏族题材电影的母题构成,对于深度解析藏族文化的内蕴,强化各民族精神交互,总结电影创作经验,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深切的美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看上去很美——张艺谋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他经历了艺术表现上的变迁,本文集中探讨他2000年之后拍摄的几部电影所反映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取向所在。张艺谋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和后现代美学意义,对当代艺术的走向和人的生存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施拟阳 《魅力中国》2009,(15):60-60
影视广告,借用电影拍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实现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影视广告应该可以算作一种小型的"商业电影"。当谈到影视广告的具体拍摄和制作时,电影的视听语言就被吸纳过来,成为影视广告的表现手段,同时电影美学法则也成为了衡量影视广告艺术美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贾樟柯电影长镜头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分析了其长镜头的美学特征,最后通过电影《站台》具体论证了贾樟柯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及意境。指出贾樟柯试图用镜头记录和刻画中国底层的生存面貌,对他们因恶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委顿、堕落予以了某种合理性的阐释。他运用“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段,显示出了他的电影特殊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今天,如果有人邀请你去看一部2D版的《侏罗纪公园》,你会不会去?相信许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自3D电影《阿凡达》引发影视界新潮以来,3D立体影视技术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传统2D电影悄然失去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刘娅楠 《魅力中国》2011,(12):248-248
将大众健美操成为学生们终生锻炼的项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艺术来实现。本文通过对健美操教学艺术的概述及其具体表现、美学概述和大众健美操教学艺术与美学的角度分析,为提高健美操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大学生们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