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芳 《黑河学刊》2005,(6):42-44
一个国家要建设先进的文化,首先要从基层做起,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我国社区文化的建设却长期缺乏对网络的重视.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亟待改变。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区网,以之促进现实的居民文化活动.将网络建成社区文化生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和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基层组织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使人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更丰富了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娟 《魅力中国》2013,(26):34-34
在新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政治开明和经济腾飞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多样性,原有的文化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群众文化建设应不断加大新探索,寻找新突破,建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浩刚 《发展》2020,(4):52-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为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国家大力倡导基层文化建设,其中,以文化辅导为代表的基层文化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艳荣 《魅力中国》2010,(27):308-3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要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之相适应,作为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群众文化工作已被摆上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表明了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基层文化。基层文化基本上是公益性文化,基层文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基层文化的建设力度和成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层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文化设施直接关系到群总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全面快速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步入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获得快速提高。从当前我国人居情况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往对基本生活保障的简单化需求,逐渐趋向更高水平的心理认知、文化取向与社会归属等需求。追求更高品质的人居生活水平成为人们特别是先发展区域及城市的人们的一种趋势.于是.体现国人更高生活品质追求的高尚社区以日趋快速的建设步伐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春娟 《魅力中国》2014,(6):291-29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政府保证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主要依靠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社区群众文化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服务。那么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如何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齐冠军 《魅力中国》2013,(26):48-48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逐步由日常的物质保障需求渐扩延伸至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而衍生的文化生活形态、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群众文化”。它是一种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则成为广大群文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重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赵越莉 《上海经济》2006,(11):46-48
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积淀,也是一张名片,近二十多年来,上海城市建设超常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形成了特有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城市部分历史悠久的街区其功能已慢慢退化,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后,各级政府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基层农牧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契机,以"十二五"规划为载体,全面推进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实现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开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林涛 《魅力中国》2014,(21):48-48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不仅能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本文就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不仅是精神和教育的需求,而且是文明传承的需求,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本文通过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上升,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逐渐增强,因此,我国也在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方面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在公共文化建设项目中,公共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并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做了一些详细说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能够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前进 《魅力中国》2013,(29):28-28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需要。加快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摆在全市各级政府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群众文化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进步与文明,具有促进经济建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新时期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必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着重传统文化传承,多元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从新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今文化需求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日益融合,在国家发展总体框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李梦 《魅力中国》2009,(16):29-30
廉政文化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仅是全党的任务,更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反腐倡廉的声势和氛围,可以促使人们为维护共同的利益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刘斌贺  攀谢明 《魅力中国》2014,(24):213-213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基层文化普及、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科技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