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开玲 《魅力中国》2011,(17):174-17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身处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关注大学生幸福,确立幸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刘顺 《魅力中国》2010,(17):194-195
美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终极的思考之一,历代哲学大师也曾在其中耗尽毕生精力,为人类的文明中注入了深深的关怀和思考,东西方两大哲学渊源的脉络流通的其实是相同的追求,他们的探索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那么鲜活和深刻,仍然哺育的今人并带领着人类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乔亚兰 《新西部(上)》2007,(7X):153-153,150
《大长今》在我国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路径,疲惫而浮躁的当代中国人看着这来自韩国的电视剧,为那至情至美的故事而深深打动,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自己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回归人性本源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韩剧《大长今》坚持高尚的审美情趣,却同样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原因是它不只是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灵里贴近电视观众,让人在娱乐中提升精神品格,升华心灵境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广大民众,都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教益。  相似文献   

4.
曹丹凤 《魅力中国》2014,(14):350-350
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却愈来愈低了,在此背景条件下。幸福教育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之一,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要关注个体幸福。当前我国教育中体系中,教育目的的不当定位、教育方法的不当使用等,致使背离了教育要创造幸福生活的初衷。关涉个人幸福的教育应该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幸福品质,进而实现对幸福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时代,人类更需要构建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简言之,就是一个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朱卉 《理论观察》2008,(4):111-112
人类一切合理的社会活动都包含一个隐含的目的——使人生活得幸福。教育作为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同样也应具有这一隐含目的。幸福的基本问题就是幸福是什么的问题。幸福是一个极度主观化的、带有“超越性”的问题。教育并不具有使每一个人都生活幸福的能力,教育活动追求的幸福也绝不是单个人、少数人的幸福。因而基于“幸福共通感”和道德之上的社会幸福才是学校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幸福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晓乾 《中国西部》2013,(27):114-115
目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不容乐观,教育的信心日益递减.究其缘由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为此,教师获得职业幸福关键在于自身,要立足现实,不断寻求教育幸福的"跳板". 以教育思想为"跳板".也就是说"脑子里有想法".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思想是教育的支点,有思想才会有教育的追求和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目光只是盯着学生的成绩,围着考试得高分转,那工作就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自然难以找到教育幸福.美国经济学家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  相似文献   

9.
詹家欢 《魅力中国》2010,(32):267-267,266
美以真为基础,真是美的前提;真的不一定是美,但美的必须是真;善是美的前提,美的根底里潜伏着功用;美以善为前提,但善不就是美。美,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美的特殊本质,也表现在它与真和善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中;美的创造与欣赏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更是与真和善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因此,在审美过程中,我们要将“真、善、美”三者结合,才能“品”到真正的美,体会到美的本质、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赵甲平 《魅力中国》2009,(18):190-191
冰心是中国文坛伟大的文学家和著名翻译家。她一生不仅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许多优秀文学和翻译作品,同时,她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冰心先生所提出的译者素质和翻译原则谈些感受。  相似文献   

11.
《大长今》在我国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路径,疲惫而浮躁的当代中国人看着这来自韩国的电视剧,为那至情至美的故事而深深打动,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自己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回归人性本源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韩剧《太长今》坚持高尚的审美情趣,却同样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原因是它不只是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灵里贴近电视观众,让人在娱乐中提升精神品格,升华心灵境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广大民众,都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教益.  相似文献   

12.
赵超 《魅力中国》2010,(6):314-314
本文从真、善、美的合一说观点出发,分析了影片《阿凡达》中对于真、善、美的具体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真为基础,善是前提,美是本质,只有将三者融合与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和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幸福与休闲     
如果说休闲在今天已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那么幸福就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休闲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蕴藏着丰富而巨大的社会能量,这些能量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对于个体幸福十分重要,所以说休闲是幸福的重要内容。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休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戎俊 《理论观察》2014,(8):138-140
幸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二者相互作用,是利他与自利统一的关系,将它们有机融合起来是必然的选择,既有利于幸福教育重要性的彰显,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走进大学生内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二者目前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态,理论工作者、一线教育者都在努力着,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朝全 《中国西部》2014,(13):120-121
<正>《幸福的面条》以面条为故事主线,独具匠心地用食物阐述爱情和人生的真谛,同时,将幸福这一最温情的关键词融入全剧始终。与其说是幸福的面条,不如说是幸福的人生。面条只是外物,幸福才是到口的水,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感觉到它的味道。看完《幸福的面条》,想起了我们的教育,它所带给我们的,实是对幸福的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道德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对后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伦理学术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亚里士多德。文章主要以Nicago Marco's Ethics为例,试图理清亚里士多德关于善,幸福和美德及其关系的概念。进而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德福的关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利宁 《魅力中国》2013,(5):182-182
善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具有绝对的价值。教育的善不仅指教育理念的人性化,还包括教育制度环境等的公平公正。追求教育的善也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同时教育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个整体,共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12,(6):1-2
我们一直在关注发端云南、走向全国、世界关注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我们有责任参与、宣传、推动“三生教育”的实施。我们调查发现.“三生教育”自2008年在云南实施以来,现在已经在全闰各省市有关地区和学校展开,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社会人士、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我们认为“三生教育”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思想.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构建了现代教育价值,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过去常在报刊上读到老刘的诗,这次在苏北作家创作会上见到他便很是亲切。老刘一头花白的头发,戴副深度近视眼镜,说话爱将脸仰起,双眉紧蹙,像凝思,也像陶醉。会上闲暇时我常挨他坐着,我也写诗,很想听听他对当前诗歌创作的一些见解。不想他多说些诗外的事,说到小王的事老刘洋溢着无边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