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夕阳红 《宁波通讯》2011,(14):60-60
人要有感恩之心,能知恩图报,这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美德。汉语词典对“感恩”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将其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在心间的情感。感恩二字,历来是教育人们的一种训条,一种衡量人道德品质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陈宇翔 《魅力中国》2010,(3):302-303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心存感激     
你懂得感激吗?你能做到常存感恩之心吗?其实,心存感激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使你以恬淡平和的心态与家人、邻里、同事、朋友乃至于整个社会和谐相处。心存感激,首先要感谢所有曾经有恩有助有益于自己的人。感谢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感谢呕心沥血、精心培养教育我们的师长,感  相似文献   

5.
音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审美、自娱自乐、振奋人心等积极作用.音乐教育,更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情感体验、沟通情感、调节情绪、塑造品质、促进和谐等功能.为了让有趣的音乐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音乐学习效能,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兰州市第十四中学依托“音乐教育的传统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高校和艺术团体的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甘肃省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等载体,打造学校精品课程,完善音乐学科课程体系,逐步确立了“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追逐艺术梦、启迪真善美”的艺术教育特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万惠惠 《魅力中国》2014,(3):247-247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联,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然而当下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幸福正在慢慢流失。该怎样为孩子们输入“正能量”呢?本文将合实际谈一谈怎样用“正能量”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郭加剑 《魅力中国》2010,(32):185-185
中国的感恩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人们对这种感恩之心正在缺失。当今社会,许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出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苏豫 《魅力中国》2009,(3):113-113
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孩子学习钢琴,也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要让孩子们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中开发大脑,启动大脑机制充分发挥音乐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如苏格拉底说道:“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够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并且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顾春华 《发展》2008,(8):133-134
“意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以求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意境特质,但有别与其他的是,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转瞬即逝,听众不像诗歌书画的读者可在某一处反复流连,这造就了音乐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0.
常毅敏 《魅力中国》2014,(26):127-127
“孤独症”大多数人把它称作为“自闭症”,是医学界公认的先天性“精神癌症”,终身无法康复。孤独症儿童有明显的语言,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缺陷,音乐课则有高度互动,有趣,学习的难易程度低的特点,孤独症儿童相当喜爱。本文的讨论重点是孤独症儿童身上所用到的音乐教育特点和教学方法,试图对针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特点、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音乐能够帮助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语言交往能力和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圣好  陈圣婕 《魅力中国》2011,(15):145-145
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十分的重视教育,他们认为人的一生接受的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音乐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要素,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改善,它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然而,音乐发展到今天,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音乐元素也越来越多,音乐也就成了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点睛之笔。在这个只有教育才能感化人的年代,终身教育被认为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教育与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为切入点,探讨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并在音乐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66-366,367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br〉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能芳 《魅力中国》2014,(4):176-176
伴随着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发觉得对儿童进行“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特征、水平与规律,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和策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发挥无限的教育力量等优势。从一声谢谢开始,以感恩中的识恩作为切入点。达到对感恩意识的培养更为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14.
邢思 《魅力中国》2013,(13):253-253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做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感情教育因素,把这些情感充分的解释给学生,让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意志上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5.
金立新 《魅力中国》2013,(8):183-183
现如今,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小学生,与音乐相伴时,他们之所以会手舞足蹈,是因为音乐表迭出了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林语堂曾经说过:“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而音乐的艺术之美就是积聚灵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田保卫 《魅力中国》2013,(12):39-39
19世纪90年代,日本学校在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仍然是培养丰富的感情。加强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教育不仅着眼于民族音乐,关注世界的音乐教育,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普遍重视。丰富,类型的音乐和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传统音乐教育发展模式系统。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对音乐教育的主要重点,重视情感、能力平衡的观点,让学生主体来进行音乐创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尊重外国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陈彩嫦 《魅力中国》2010,(19):173-173
笔者通过在乐队训练和辅导后,在音乐艺术教育实践体会到了一些根本的东西,进行“以人为本”的培养与音乐教育教学的本质关系作出的一些探讨,发表笔者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浙江工商》2008,(4):22-23
感激,是基于报答的一种朴素追求,也是情感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来说,感激意味着爱的表达,是一种高尚的心理品质;而对一家企业而言,感激则蕴涵着企业的价值和质地。 2007年9月19日,在以感恩为主题的富通20周年庆典仪式上,富通集团宣布拿出300万元设立“富通公益,助学基金”,用于资助那些贫困但学业优秀的学生。这是富通集团20年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积极反哺、回报社会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在事实和雄辩之间,我们往往选择相信事实。在行动和语言之间,我们往往选择相信行动。这是一个美国人之于中国教育的行动:他放弃了繁华城市可能的体面工作来到云南,扎根孩子们的教育,过着清苦的生活。2008年是他创立“美丽中国”行动的一年,也是云南省开始实施“三生教育”的头一年,这或者是巧合。三四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同样是为了孩子们有更加丰富的生命、更加幸福的生活。他更愿意将“三生教育”理念与“中国教育行动”的相遇看作是一种深深的默契……  相似文献   

20.
张艳霞 《魅力中国》2012,(29):16-16
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大家也许都耳熟能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富有精辟哲理性,而且一直被人们传诵至今,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一群天真灿烂的孩子在一起,孩子们身上潜藏的人性本善的言行不止一次地穿遗我的胸膛,触度到我的心灵,在感动的同时,也促使我常常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是孩子们的老师。保护孩子们善良的本性,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品质,是我们的责任。“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孟子在学堂附近受到好的熏陶。家长把孩子放0的交给我们,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