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 ,这一制度对于行政诉讼的后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 ,对于促进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 ,从而保障行政诉讼的公平、公正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辽宁经济》2005,(12):108-108
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该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列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就将承担败诉结果。行政诉讼中举证原则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税务行政诉讼也不例外,如果被告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全面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杜开华 《魅力中国》2009,(16):44-45
二依法行政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相互促进、矛盾统一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保证依法行政、政出必行,营造和巩固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若在行政行为作出和执行中,行政相对人提出行政诉讼,那么,证明责任的承担和行使将会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及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让行政相对人进一步了解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进一步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就是行政官司,即通常说的“民告官”的活动。它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行政诉讼的内容是因为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而不是与行政机关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 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公民不起诉,法院不主动受理。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原告、被告与审判机关都存在着“怕”的心理与作为:  相似文献   

5.
吕莉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47-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赔偿制度引入我国公证领域,建立中国特色的公证赔偿制度是推动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在公证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文章对我国公证赔偿的法律属性、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公证赔偿的方式及公证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应当将提高诉讼效率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因为限制当事人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数量,可以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但我国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对当事人可以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没有作出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利于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的资格作出必要的限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法律可以根据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取得时间、证据的提交时间,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进行限制,并且可以明确规定某些证据与案件事实不具有关联性,从而将其排除在法庭审理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莹 《发展》2009,(4):132-133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而我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由法律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如何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便成为现阶段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法律信仰绝不是对法律制度的盲目相信,而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后油然而生的强烈认同感。要想产生这种契合,一方面法律本身要使自身的价值理念符合公众的主流价值需求,这主要表现在自由、公平、效率等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人民大众的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呈现高发趋势。通过严厉执行法律,保证行政权合理行使,是妥善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问题的良策。由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各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其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制度功能。构建行政公诉制度,应当成为完善行政诉讼的重要选择。行政公诉制度具有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引导社会矛盾的解决等多方面的价值,也是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9.
潘星容  纪宗宜 《特区经济》2007,226(11):258-259
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举证责任的明确规定,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实践中大量运用自由裁量权,针对个案在争端当事双方闯将举证责任酌情进行分配,表现出极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也给争端当事方很大的争辩余地。于是,举证责任便成为争论的焦点。笔者拟从各大法系关于“举证责任”的不同定义出发,探讨WTO争端解决柳,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在处理WTO争端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吴贵楷 《西部大开发》2010,(1):72-72,105
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效率追求作为司法裁判的核心精神之一,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应大力提高司法裁判效率。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所采用的普通程序效率偏低,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存在矛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具有积极的法理价值和实践意义。制定明确的案件适用范围,坚持有限适用原则,针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小额标的的行政争议,灵活运用简易程序,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简化审判步骤,能够有效的降低诉讼成本,合理调配司法资源,提高司法裁判效率,切实化解群众舆待解决的矛盾,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补证制度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行政诉讼规范被告举证行为的需要,但由于制度本身立法的缺陷、配套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及理念环境的缺失,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凸现了诸多问题,违背了创设的初衷,制约了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这其中既有制定理念不成熟的因素,亦有实务操作中的失误,而更多的是暴露了行政法律体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韩芳 《黑河学刊》2007,(3):93-9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理论上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也作为我国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然而,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有大量的行政案件是通过“调解”解决的,所以应对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调解立法重新进行思考,确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会议纪要作为记载传达会议精神及议定事项的法定公文形式,一直是政府机关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但却少见有人对它的法律属性进行研究和探析,实践中因会议纪要引发的问题也很多。本文结合笔者代理的一个案件,对会议纪要的法律属性及行政诉讼的可诉性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14.
帅德慧  郑世红 《魅力中国》2013,(26):299-299
《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这是《行政诉讼法》的价值目标,并非客观状态。事实上,无论在行政管理当中。还是行政诉讼过程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都是不平等的。行政诉讼中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但法院居中裁判地位使其在保护行政相对人权利方面具有局限性,实践中往往不能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有必要通过支持行政相对人起诉等方式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监督,强化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制衡。  相似文献   

15.
王军 《黑河学刊》2011,(9):83-84
法的价值评价是法律价值论中的重要方面。在法的价值评价各个层次中,情感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法的评价过程中各个层次的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相应积极情感在应当进行情感培养;同时也要克服消极情感对法的价值评价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法律实践中把握人民群众的法律评价情感基础,使社会主义的法律价值得以充分彰现。  相似文献   

16.
简易程序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医治诉讼效率低下的一剂良方,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普遍适用的诉讼程序。很多学者也认为在我国构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既有必要也可行。笔者主要从简易程序的价值、目的、理论基础以及行政诉讼自身特点出发,确立了构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应遵循的“多元化、简易化、正当化、协调性及程序平等”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上无法确定某一事实(确定一定效果的权利发生、变更和消灭所必要的事实)的存在时,对当事人产生的不利后果(其所主张的有利的法律效果不被承认的后果).对于举证责任制度,我国在制定一般规则的同时制定了特殊规则及其例外的情况,比如举证责任倒置,经验法则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这样有利于克服仪适用单一规则而带来的僵化,能较灵活的应对社会生活中的状况,同时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够克服法条的"教条化"的缺点.当然我国的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尚不成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董方  张宝亚 《西部大开发》2010,(5):65-65,67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处理纠纷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举证责任倒置的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对策,并进行论述,目的是为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白 《魅力中国》2010,(23):154-154,167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由与之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或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的诉讼活动。在我国研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使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得以发展和完善,促进政府铱法行政椎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侯春雷 《特区经济》2012,(5):243-246
近年来信用卡透支纠纷急剧上升。信用卡透支纠纷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但是在审判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难以处理。本文分别从原告主体资格、管辖法院、违约的界定、利息、复息与合法性违约金的调整、诉讼费用与持卡人应诉差旅等费用的承担、举证责任分配与转移、诉讼时效中断的认定、信用卡透支案件中的刑民交叉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