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岩 《沪港经济》2005,(2):14-17
他是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一员大将,中 国电影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闪烁着他的智 慧。他不知疲倦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奔波。 "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爱人,但我问心无愧 于中国电影!" 他就是中国电影界的前辈--朱永德。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讲述的"我与中国电影的 故事"。  相似文献   

2.
贺岁片,其实,这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国外电影市场化运作的一种方式,盛行于好莱坞。以贺岁片的招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冯小刚是中国内地第一人。有人曾这样评价冯小刚,他可能不是中国惟一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绝对是当代中国导演中懂得商业电影,并且将这个概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得最好的那一个。那么冯小刚贺岁片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究竟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提供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为强有力的传播手段之一,是文化传播的最佳宣传员.中国元素在苏联电影中表达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在融入中国元素的苏联电影中体现了中国建筑、服饰、自然、动物等文化元素.作为"他者视野"的表达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电影文化的交流.电影人通过他们的创作,将精彩的形式和动人的叙事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电影用影像记录了那些故事、精彩画面和文化元素,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已成为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李钰 《魅力中国》2010,(5X):79-79
<正>冯小刚的电影宣言是:为人民服务。这句宣言也就成就了冯小刚电影,成就了中国的贺岁电影,成就了中国的商业电影。一部《编辑部的故事》由冯小刚和王朔联合编剧,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般人也许就停留在编剧得道上了走下  相似文献   

5.
任明飞 《魅力中国》2014,(27):88-88
贾樟柯电影给中国的电影界带来了不小的飓风效应。他通过独特的眼光,观察中国边缘人物的生活状况,挖掘社会现实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并呈现于银幕。贾樟柯的电影素材大多数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亲身感受,贯穿始终的纪实美学风格是其电影的独特魅力之一,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从题材和内容的选择、长镜头的运用到纪实的音响效果,无不体现出典型的纪实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贾樟柯电影长镜头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分析了其长镜头的美学特征,最后通过电影《站台》具体论证了贾樟柯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及意境。指出贾樟柯试图用镜头记录和刻画中国底层的生存面貌,对他们因恶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委顿、堕落予以了某种合理性的阐释。他运用“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段,显示出了他的电影特殊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7.
陈忠德 《广西经济》2011,(2):112-113
融水讯2月14日晚,广西首部苗语版数字电影《画皮》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村岑碑屯举行首映式,干余苗胞在家门前抢先观赏了这部苗语影片。成立于1952年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成立时间最早、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为解决边远山区苗胞看电影难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融水先后对400多部的电影进行了苗语配音,并下乡为群众放演达8000多场次。但当胶片电影发展到了声光具佳的数字电影时代,融水苗语电影配音译制陷入停顿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解读著名电影导演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剖析了他的导演艺术。认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艺术主要体现在:一是与梦想同步的叙事结构;二是感同身受的记忆符号;三是举重若轻的青春困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解读著名电影导演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剖析了他的导演艺术.认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艺术主要体现在:一是与梦想同步的叙事结构;二是感同身受的记忆符号;三是举重若轻的青春困惑.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22,(7):42-43
<正>阿提拉·珂纽阿提拉·珂纽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电影生涯,曾在匈牙利电影制片厂布达佩斯MAFILM担任艺术总监。他的电影《觉醒》使用了3D视频投影映像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交互式舞剧和虚拟动画电影。拉斯洛·安德莱拉斯洛·安德莱的画作多以建构主义形式呈现。2000年左右开始创作描绘写实主义的画作。受中国长城协会主席邀请,拉斯洛·安德莱参与艺术节创作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英文电影在20世纪初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从而归纳出优质影片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帮助中国电影更好地立足本土,走向世界,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力。在跨文化传播中,要以公正的态度认识和了解他者文化,消除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互动     
葛优很优,电影很忧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贺岁片,离了葛优就不行?这到底是他一个人的喜剧,抑或是整个中国电影的悲剧?贺岁片是为老百姓在春节期间提供娱乐的一种大众消费电影。蜂拥而来的贺岁片,追求的往往是票房的成功,而非艺术的升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人来说,或许他的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旗下电影公司拍摄的《泰坦尼克号》等巨片,你一定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我以前根本没有仔细看过东西,永远是看自己想看的、感兴趣的而已。"--阮义忠坦言,摄影把他拉回现实人间,不得不去凝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拍他,他跟我有何关系?"这样的追问,让他有了理解人生的新方法。"我不觉得中国电影缺乏什么。中国电影是一流的,导演、演员都是一流的。除了一些尖端的技术和拍摄题材上的限制。"--导演卡梅隆与张艺谋同录节目时,张艺谋称大片的前提条件是看演员是否和故事情节相匹配,卡梅隆则对华语影片大加赞赏。"关于移动互联网,我的理论是  相似文献   

15.
漆佳 《魅力中国》2014,(14):78-79
迪斯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奇迹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的是对梦想的坚持,潮流的引领,敢于冒险的勇气,创作的智慧和领头者的强大。在电影创作中迪斯尼无疑是成功的代表,他的经验是值得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电影创作公司学习的,我们将学习电影娱乐在这个社会如何立足。  相似文献   

16.
在好莱坞面前,中国观众终于有了做上帝的感觉。新近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创造了电影圈新名词:"中国特供版"。该片不仅有中国内地演员范冰冰和王学圻的表演,好莱坞还专门为中国观众设计了专属情节的电影版本,区别于国际版。不只《钢铁侠3》,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开始取悦中国市场。一向强势的好莱坞向中国"折腰",主动接受  相似文献   

17.
在向来靠美国大片救市的中国电影市场,他创造了一个内地电影的真正票房神话。除了众所周知的主角张艺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后推手:投资人张伟平。在中国影视界,张伟平无疑是有个性的,自从他认定了张艺谋后,就“从一而终”,一条路走到黑,这种执著,甚至有点偏执的嫌疑。张伟平从幕后走到台前,不论他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攻势,人们都不会再奇怪了,因为他是张伟平。谁惹得起张伟平?1.85米的个子、170斤的体重,这个虎目横眉的东北大汉练了30年的拳击,轻易不出手,出手必无失。从上世纪90年代,投资艺术片《一个都不能少》出手1000多万,到商业片《…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著名影评人闻天祥,平均每年看600部电影。他从中不仅看见了台湾电影的起伏,也看见在科技影响下电影拍摄从底片胶卷到数字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即数字电影拷贝)、影评从报纸杂志到网络、策展挑片从录影带到DVD、观众从大银幕电影到小银幕手机的巨大变化。在他看来,数字科技  相似文献   

19.
电影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价值链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市场逐渐成熟,产业化发展方向已经明确,院线制改革使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纵向分离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改善了社会福利,总体绩效明显。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之外的价值链开发尚不明显,因此要调整电影产业结构,树立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营销观念,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以及健全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以确保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电影始终保持着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记录着"人"的现状,以及时代变迁所留下痕迹,用朴实平淡的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和无奈.其影片已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为纪实美学在中国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本文主要从贾樟柯电影纪实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贾樟柯自身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对他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贾樟柯的启发和影响三方面探讨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