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境外人民币需求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各类可能因素对以离岸市场为代表的境外人民币需求动态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对境外人民币需求产生较强的长期影响效应,且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状态下,各类影响因素对境外人民币需求变化会产生明显的非对称性冲击。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关注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并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灵活性程度,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加以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汇率传递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两种不同的函数形式从汇率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一般价格水平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贬值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越大,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越大;最后,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人民币汇率高阶矩风险的持续性,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方差、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过程进行持续性和持续期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方差风险和偏度风险具有持续性而峰度风险不具有持续性。方差风险的影响在持续期内迅速衰减而偏度风险的影响在持续期内震荡衰减。鉴于汇率波动的方差风险和偏度风险具有持续性,其风险的规避应在协同持续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江春  司登奎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18,452(2):82-99
文章将股价、央行外汇干预及汇率预期纳入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之中,在两国开放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分析框架下阐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微观机理,采用平滑转换模型并选择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会依托于异质性区制环境而呈现非对称性特点。我们进一步采用含随机波动的贝叶斯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时变演进视角刻画了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既存在一定的滞后,又在短期与长期内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对于中国短期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执行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研究为公众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条件下认识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规律、波动成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准确描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行为并预测其未来走势,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5年间的月度数据,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波动的非线性机制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REER走势呈现非线性和非对称性;(2)LSTAR模型有效刻画了REER短期波动行为,转换位置为0.0525,区制间转换速度高达100;(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能快速吸收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冲击,"汇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汇率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越来越紧密。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和共振格局,金融市场的波动对金融稳定和宏观调控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梳理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联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二者联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量化了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联动的关系,最后得出我国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联动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2021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国内对输入型通胀的担忧。在此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选取7个代表性行业数据,通过构建ARDL模型和ECM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和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人民币汇率与进口价格负相关且传递效应不完全,长期传递效应大于短期传递效应。第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要小于贬值的传递效应。第三,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进口商品定价权和企业的议价能力差异是造成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乔瑞  唐彬 《中国证券期货》2024,(1):66-72+80
本文运用GARCH族模型系统分析了疫情发生后我国汇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实证结果发现:第一,BEKK-GARCH模型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对汇率市场存在单向的、不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第二,TGARCH模型表明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都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中坏消息引起的波动比同等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第三,DCC-GARCH模型表明股票市场上涨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存在正向动态相关性,且相关关系愈加紧密。基于此,本文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跨境资金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扩大开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
王光字 《银行家》2012,(1):17-18
正2011年11月底,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大幅波动态势。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尽管人民银行通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试图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依然连续12个交易日盘中触及跌停。其中,2011年1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为6.3738,按照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421元,再考虑到官方设定的0.5%的上下波动幅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的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基于TGARCH、杠杆SV、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B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利用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并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结论如下:第一,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大了汇率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将由过去的单向升值波动转变为双向波动。第二,杠杆SV模型优于TGARCH模型,T分布优于N分布,无论对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还是人民币汇率有效指数,最适用于测度波动项的模型都是杠杆SV-T模型。第三,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人民币升值,波动性会加大。第四,金融强国必须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经济新常态需要金融创新来形成新的驱动因素,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越来越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测显得越来越重要。现有文献都只通过单一的模型来预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我们无法据此确定哪一种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本文选取常用的预测金融资产波动率的指数平滑模型、ARCH模型和GARCH模型,采用动态时间滚动窗口技术,对2005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了拟合和样本外预测,并通过损失函数的计算和DM检验方法比较了各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样本外预测能力。结果发现,相对于ARCH模型和GARCH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具有最优的波动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日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使人民币汇率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中日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中日贸易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出口收入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收入效应较弱;对日出口价格效应极强,从日进口价格效应较弱;对日出口汇率波动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汇率波动效应不存在。因此,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波动日益增强,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故中国政府应暂缓人民币升值,放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朱宁  许艺煊  邱光辉 《金融研究》2016,437(11):32-46
本文首先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基于传统非套补利率平价理论,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引入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然后以2006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沟通频数和人民币汇率数据为样本,采用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总体影响、不同沟通渠道以及口头沟通的不同主体、不同内容和不同货币政策取向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1)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2)书面沟通的作用效果优于口头沟通;(3)口头沟通中行长沟通与他人沟通相比更有效;(4)口头沟通中关于货币政策取向沟通的效果优于宏观经济展望;(5)宽松意图沟通的效果优于紧缩意图。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可在汇率的预期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汇率平稳波动;在沟通策略上,应注重发展口头沟通,并重视宽松意图沟通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运用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2008年10月和2010年5月出现了两次结构性变化;汇率传递系数的符号也在2008年10月份出现变化,由此前的负向传递突变为正向传递。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存在着非对称性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并且表现出典型的“缓升陡降”型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8.
修晶 《南方金融》2012,(8):17-22
本文检验了人民币在岸市场(CNY)即期汇率、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即期汇率和海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市场(NDF)远期汇率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DCC-MVGARCH模型研究CNY、CNH、NDF三个市场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不仅考虑了三个市场汇率波动性的条件异方差性,还考虑了该波动性的相关性。通过计算三个市场的方差方程,得到衡量不同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的时变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相关程度较强,信息传递较快;2007年前人民币在岸市场即期汇率与离岸市场即期汇率波动性关系不强,2007年后波动性影响显著,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在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