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封岩 《商场现代化》2009,(17):78-80
从经济学和商业生态的角度,品牌竞争体现为品牌之间的商业生态关系的竞争,其实质是厂商实现买方价值需求能力的竞争。品牌竞争的商业生态策略,强调厂商提升产品满足买方价值需求的能力,以及品牌对买方价值需求的影响,关注建立和维护自身品牌与最终消费者,以及上下游厂商认知的利益相关品牌的良好商业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彬 《糖烟酒周刊》2006,(30):42-43
消费者反商业贿赂的开始,将会令酒类厂商的终端竞争由销售技术操作层面转向品牌品质打造层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依赖通路推力向强化品牌拉力转移,对企业的品牌策划能力、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DisplaySearch指出,近期亚洲地区面板厂商的策略联盟与合资建厂联合,将带领平板显示及电视产业走向新时代,并给上中下游竞争生态以及品牌市场带来许多变数。  相似文献   

4.
万佳丽 《商业时代》2012,(11):39-40
本文首先阐述了商业品牌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价值,笔者认为商业品牌竞争可以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应采取新的理念来构建零售业品牌,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全面的转变,以此提高竞争优势能力,同时,还要制定商业品牌竞争战略,确保零售业在未来社会中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中国9个行业共247家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卖方势力相关,卖方势力显著正向调节买方势力与厂商创新的关系。平均而言,买方势力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调试样本、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厂商初始创新水平、所在城市发展水平、自身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初始创新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小,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商业品牌竞争——零售业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论述了商业品牌内涵及其价值,认为商业品牌竞争是商业发展的大趋势,应用先进理念加强零售业品牌建设,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商业品牌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产品差别市场降价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量经济学的离散选择模型角度,在消费需求异质性和厂商竞争优势异质性假设下,利用消费产品性能边际效用递减和产品性能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对消费剩余与厂商竞争优势的动态关系以及厂商之间降价竞争的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得出降价竞争失效的原因及降价失效区间大小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8.
跨境电商园区作为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聚集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战略分析框架,包括商业生态系统评估与选择、生态位选择与错位、竞争战略等三个层次。小微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进入战略决策需要考虑系统环境竞争力、商业生态系统核心竞争力、和自身与系统的适应性。生态位选择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选择一定的容纳量且有拓展的空间的生态位;而在特定的生态位上,本文构建了"动态能力-合作共生"的竞争战略。一方面培养内生的动态能力,适应动态环境,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在价值网络中的嵌入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实现与整个价值网络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9.
<正>品牌厂商主导的区域分销制度是一种通行于世界各国的销售模式,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则表现为品牌产品工业自销的主流形态。这种分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品牌厂商设计并掌控流通渠道、严格限制区域、分层经销代理、对商品转售价格加以干预等,是一种封闭式、排除内部渠道竞争的销售制度。对于这种分销制度,国外研究不多且多为事实描述,缺乏利弊分析和价值判断,国内这方面研究基本处于空白。2013年,随着中央政府查处多个品牌企业的垄断行为,以及商业领域对  相似文献   

10.
在分销渠道管理过程中,厂商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争夺渠道控制权。在目前国内市场,甚至出现了“厂家自建渠道”和“商家自营品牌”的倾向,厂商之间的冲突明显尖锐化。而冲突最终以实力说话,它取决于企业的渠道控制能力。然而,厂商之间除了冲突,还应有合作,合作才是必然趋势,联盟合作是解决厂商渠道冲突的最高形式,它是通往厂商共进双赢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商业社会高度分工和专业化之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本土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竞争心态,从“竞争”走向“竞合”,追求现代商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刘建湖 《商业时代》2006,(22):22-24
当今品牌经济时代,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而其中商业品牌所蕴涵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则是衡量企业和产品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认为,研究和探讨自主商业品牌在培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商业流通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企业价值和价值增长潜力受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评估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现有企业竞争状况、替代品的影响力度、买方压价能力和卖方提价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是核心价值理论产生的原因。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更加关注与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和顾客的关系。特别是与顾客的关系,其程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与顾客关系较好的企业,奉行的是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处处为顾客着想,以实现买方价值最大化为己任。在满足买方需要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赢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目前状况的分析,运用供给、需求平衡原理,阐述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上出现的竞相降价使汽车生产厂商过早出现微利,从而必将出现品牌的竞争和整合趋势,加之外国成熟品牌的冲击,对我国汽车民族品牌构成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周林森  张立 《商业研究》2004,(14):140-143
在21世纪的市场营销中,竞争越来越擅长于快速复制创新,产品和价格对品牌的竞争优势几乎不起作用,情感在交换的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因此,激起和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需求,创造品牌独特的情感性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情感性价值由三个要素即信赖、体验、精力组成。相对应地,创造品牌情感性价值,提高品牌忠诚度有三大策略:保持品牌标识和品牌形象一致,深度沟通和关注细节。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专业分工,供应链已成为现今商业生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以目前的商业环境,信息的普及且快速,顾客取得供货商货源日趋容易,价格透明,经济活动频繁且快速地成长,大多数产业供应链面临严重价格竞争,戴明博士提出的单一供货商理论,面临重大考验。买方除了在供货商选择基准上仍旧以品质、交期、过去绩效、买方服务、生产设备及产能、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之外,目前另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即为供货商的财务能力。一、供货商的财务能力买方评估供货商的财务能力?说起来有些本末倒置,在实务中,的确存在这种情形,但是原因为何呢?首先,买方关心…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中国市场买方特征的日益加深和消费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给激烈竞争中的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持竞争新优势,国内外知名企业各显神通,用心寻找消费新需求,创新竞争方式,努力创造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专业分工.供应链已成为现今商业生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以目前的商业环境.信息的普及且快速.顾客取得供货商货源日趋容易.价格透明.经济活动频繁且快速地成长,大多数产业供应链面临严重价格竞争.戴明博士提出的单一供货商理论.面临重大考验。买方除了在供货商选择基准上仍旧以品质、交期、过去绩效、买方服务.生产设备及产能.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之外.目前另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即为供货商的财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往往会选择进入一个没有主导厂商的竞争市场,但是,这样的目标市场也往往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在品牌评价转移假设、消费者品牌偏好差异化假设和目标市场与厂商三个假设下,本文分别从品牌评价转移、品牌溢价的获得、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以及品牌延伸厂商的利润四个方面对企业品牌延伸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品牌延伸获取的成功与否与延伸厂商自身的品牌评价转移系数、母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目标市场厂商数量正相关,而与竞争对手的品牌评价转移系数、母市场的市场份额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无形资产,人们通过品牌来认识和了解一个企业以及企业所生产销售的产品、服务等一些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一般来说,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销售商的产品及劳务,并由此来区别市场上生产相关商品、劳务的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销售商。说到竞争,公司品牌建设的好坏足以影响到这个公司的国内以及国际竞争力。国际产业要求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或面对战略劣势,品牌建设与国际产业竞争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下来,就以风靡国内外且有着极高赞誉的联想集团为例,来探讨一下品牌建设与国际产业竞争之间到底存在着何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