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本华 《新金融》2012,(11):25-30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这一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拓展到影子银行。本文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会扩大其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对风险资产的定价。宽松货币政策下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会加剧影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货币政策还应高度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丰 《时代金融》2014,(1Z):148-148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出现了极速膨胀,其暗藏的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风险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分析中外影子银行的特征的差异,然后基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征,从影响了央行信贷调控的基础、削弱了再贴现再贷款的作用力、公开市场业务作用力不足、影响利率工具作用方式四个方面揭示影子银行扩张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最后针对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提出加快银行资金传导机制的发展、健全类影子银行体系、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创新产品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国内银行表外理财、信托投资运作流程以及参与主体等微观视角比较国内外影子银行的运行机理,指出国外、国内影子银行在融资模式、运行复杂程度、主要功能、风险、参与主体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也应区别对待。国内影子银行融资方式与普通商业银行相似,运行流程比较单一、直观,整体风险较小,但是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正确决策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重点偏向于融资渠道创新,监管方式侧重于行政手段监管,整体上与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相似。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资金错配、效率偏低、风险潜存等问题,需要借助市场化改革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应通过放松管制、增进市场、改善供给等措施,积极构建监管制度完善、竞争环境有序、发展规模适度的影子银行体系。鉴于美国的经验和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应主动顺应金融结构变化,监管部门应动态看待影子银行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保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然而社会融资总量却居高不下,其中影子银行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处在监管盲区,给我国金融体系埋下了极大隐患。影子银行会引致什么风险以及如何充分识别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规避、分散与化解对策,是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国内影子银行的影响,基于2011—2019年我国173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和DID模型实证分析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降低了国内影子银行规模;(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风险约束"和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可以降低国内影子银行规模;(3)宏观货币政策环境的调节机制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影子银行规模的效果;(4)微观银行特征异质性表明,大型、高资产规模、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更能降低影子银行的规模;(5)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实施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影子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范应胜 《时代金融》2014,(11):250-251,257
当前,影子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融资,活跃市场的同时,大量的表外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隐患,对传导货币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执行宏观审慎管理也带来了挑战。然而,国内对于影子银行及其风险程度的认识却相对不足。本文在对区域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影子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侯健 《南方金融》2012,(6):84-86
"影子银行"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本文探讨了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局限性,指出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必须不断提升和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影子银行的本质是信用中介,其具有的信用创造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本文重点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加大了央行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调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难度,放大了金融风险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挑战。最后,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乘数模型,分析影子银行通过分流银行存款、扩大社会信用供给对于货币供给的补充与替代效应,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及2002~201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总体上扩大了货币乘数,但因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立场不同而具有明显"非对称性";在社会总需求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可以有效补充银行信贷供给不足,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影子银行信用扩张对银行信贷形成替代;影子银行顺周期变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之间的矛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检验影子银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越紧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程度越强,且同一方向的两种政策具有相互加强效应;不同政策组合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两项政策同时紧缩的抑制效应最强,货币政策紧缩而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调控效应次之,货币政策宽松而宏观审慎政策紧缩的效应稍弱,两项政策同时宽松效应最弱;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遏制影子银行的扩张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学界和社会公众再度提高对金融监管与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视。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给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影子银行对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信用与宏观经济学理论并利用中国化宏观数据进行论证,将市场利率划分为商业银行体系利率与影子银行体系利率并以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以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利率,以市盈利率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利率,并利用线性回归给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也给物价和金融稳定施加一定的压力,在短期内会加快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运用VAR和VECM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实证结论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有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加速效应;同时,当宏观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影子银行发展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或抑制,反之影子银行的发展可能会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的反向对冲效应.  相似文献   

20.
揭秘中国影子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庆 《证券导刊》2013,(3):87-95
引言 近两年,在常规银行信贷融资增长受到规模和贷存比约束的同时,以银行表外理财、信托等形式的“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出现爆发增长,从而引起市场投资机构对影子银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