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得和规模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财产性收入结构方面,金融素养显著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入占比,而对土地房屋收入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在金融素养影响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和风险偏好者财产性收入影响效应显著更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且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一变化和发展趋势符合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导向。文章就此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就拓宽投资渠道,努力创造一个让居民稳定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发展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0—2006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短期的正向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还发现金融发展是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却不成立。基于这样的研究结论.笔者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从财产性收入出发,全面分析居民财产性收入概念内容,着重对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居民资产提供更广泛的收入路径并为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配现状和结构时,本文首先给出了对“财产性收入”的界定,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财产性收入在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及其增长态势、当前的财产性收入增长程度与消费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我国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渠道及地区差异.另外,尽管财产性收入分配结构在城乡之间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反映出分配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在最后将总体探讨财产性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唐斯斯 《中国外资》2011,(22):16-20
在研究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配现状和结构时,本文首先给出了对"财产性收入"的界定,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财产性收入在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及其增长态势、当前的财产性收入增长程度与消费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我国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渠道及地区差异。另外,尽管财产性收入分配结构在城乡之间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反映出分配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在最后将总体探讨财产性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趋势、结构及空间地域分布.研究表明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而财产性收入又与金融发展状况高度正相关,所以金融市场的完善与深化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另外,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民收入水平会促进财产性收入增长,通货膨胀阻碍财产性收入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财产性收入的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探索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路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完善按要素分配制度、提升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中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此,立足理论分析基础,从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业态差异和组间差异。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制度路径和经济路径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虽小潜力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先溥 《中国金融》2007,(24):61-63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明确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是让个人拥有财产普遍化。一方面,这意味着政府为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将拓展更多的渠道与路径、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并促成家庭收入多元化,由此预示了中国将进入一个黄金理财时期;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居民真正受益,他们可以合情、合理和合法地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充分肯定了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理念.现阶段,基于改善我国居民收入现状的现实要求,深入分析研究财产性收入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辽宁省财产性收入现状,并找出目前辽宁省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使辽宁省居民各种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转化为资本带来更多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其对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消费投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收入流动性都有显著的影响。在中国,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必要对国内外财产性收入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文献的梳理,以汲取其合理内核,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会财会》2009,(10):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那么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呢?我们认为,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相似文献   

14.
赵普强 《金卡工程》2008,12(10):94-9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个人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大多数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那么,我们对胡主席这一新提法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怎样看待推进财产性收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人均GDP达3000美元即进入经济加速成长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2007年福建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关口,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平稳健康地由加速成长向稳定增长阶段转型值得研究。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阐述了财产性收入发展态势、特点及规模与结构,分析财产性收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至少包含三重内涵:要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财产:要为人们的财产能够获得收入创造条件:要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观念来获得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全新概念。这是对传统的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在经典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中。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郭威 《中国金融》2021,(3):68-69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而作出的具有持久性和战略性的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和转变,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不是短期之策,更不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8.
19.
王振权 《财政科学》2020,(3):116-1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浙江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本情况,分析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因素,基于财政视角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罗宏  何早早 《金融研究》2008,(8):I0086-I0091
财产性收入,在权威经济类词典上的解析是“指金融资产和有形非生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资产提供他们支配作为回报,从中获得收入”。国家统计局专家认为财产性收入就是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