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汇  祝思民 《银行家》2021,(6):125-132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应对全球公共危机事件的一种新尝试,其最终目标在于缓解通货紧缩与本币升值压力,操作形式主要体现为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设定分层存款便利利率,传导渠道覆盖传统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以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创新在于突破零利率下限约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9家央行进行负利率政策尝试,其效果与副作用仍存...  相似文献   

2.
舒平 《国际金融》2010,(12):9-12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下简称QE2)正式启动。此举意在降低长期利率,提高通胀预期,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但在结构性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该政策对美国实体经济作用有限,且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的溢出效应。美元泛滥将引发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速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政策分化,并刺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使用了形式多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国正在削减购债规模,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不但在发达国家内部产生了政策效果,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也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从汇率波动、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多个传导渠道,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综述研究,同时探讨了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新型货币政策冲击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7):19-22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四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在刺激其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来加强中国经济稳定,以减轻其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退出时机、操作目标、退出模式等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向松祚 《中国金融》2012,(20):16-18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早已深陷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失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量化宽松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准则当地时间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根据联储公报,QE3包括如下举措:第一,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联邦机构发行的抵押债券,主要是联邦房贷机构发行的债券。第二,继续实施利率扭曲操作,以降低长期利率。加上利率扭曲操作的长期债券购买量,到今年年底,联储每月购买的债券量为850亿美元,与第二轮量化宽松购债量持平。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联储、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纷纷启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证券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本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灵活主动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简单总结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并对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期为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前瞻性地做好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 QE退出,美联储 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QE退出,美联储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QE退出,美联储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它使得美国金融市场动荡、信贷紧缩、流动性压力骤增,造成了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更使得全球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瘫痪,市场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面对这一严峻态势,全球主要经济体虽然及时采取了减税、降息、注资等规模空前的救市行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2009年3月以后,美、日、英等国陆续开始将量化宽松作为应对危机、挽救经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中央银行陆续实施了特种存款、定向票据发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大再贷款的地区间调剂力度、优先贴现中小企业票据等具有较强结构调控作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尤其是2011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启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结构性的重新思考和研究.事实上,由于经济中不同微观主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是显著存在的.同时,由于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的存在,有选择地采取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很快走出衰退,其货币政策当局即将开展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随即调整了货币政策。本文将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人民银行此次加息,来阐述通货膨胀预期不断上升的情况对各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货币当局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的调控艺术。  相似文献   

17.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理论争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性及西方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使中央银行面临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而且长期低利率政策所引发的金融不稳定效应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为此,中央银行需要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2001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与政策实践相适应,学术界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对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进行概述,并着重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我们也分析了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
范惠雯 《国际金融》2012,(12):47-51
独立的依赖,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在形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时,反而顺理成章,非常贴切。这是因为Independent is in Dependent,主管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与政府以及财政政策保持独立的程度,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就宏观经济整体而言,既离不开通货膨胀、却又难以过度承受通货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