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保本型债券挂钩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该种类理财产品的预期与实际收益率现状;其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市场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在影响保本型债券挂钩理财产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商业银行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占有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只顾闷头赚钱"的银行理财产品走下了神坛,"华夏门"事件将它从红火的骄阳下拉到了秋霜中。2013年依然如此。它不是一直那么风光之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几乎是收益率非常高的无风险利率。例如,3个月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为4.5%~5.5%,6个月期限的为4.6~6%,1年期限的为5.8%~7.2%,而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高,均远远超过了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2011~2012年的一段时间内,3个月和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甚至于国债基准利率反向上扬。  相似文献   

3.
国债收益率曲线即描述各种到期时间的国债收益率的图形,其研究思路为:首先设计一个能够在形式上符合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特征的研究模型,然后根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得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之后研究回购利率的期限结构特征,并恰当地建模,最后利用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模型和回购利率模型,结合国债定价,得到交易所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4.
祝红梅 《投资研究》2012,(9):151-156
银行理财产品是我国近年来最活跃的金融创新,凭借高收益率分流了大量存款。本文以2008年1月到2011年6月期间商业银行发放的投资方向为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为样本,对决定理财产品定价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破了现行的存款利率管理政策,并且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体现了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理财产品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存款大量流向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且理财产品的发行具有“棘轮效应”,大部分储户现在已经习惯对理财产品的滚动购买,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各种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然而当前银行理财的主流配置模式为资产池模式,面临期限错配和收益率错配的风险.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它的快速发展不但会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一旦资金链断裂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修正的Hotelling模型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演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5至2019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一系列结论。第一,收益率落后的“输家”银行下期将以更大的相对幅度提高其收益率,呈现出“输家”追赶“赢家”的锦标赛竞争机制。第二,上述竞争机制受到“输家”银行排名、不同银行之间收益率差距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输家”银行排名越靠后、不同银行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越大,那么,下期“输家”银行提高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对幅度就越大,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就越强烈;与之相对的,监管政策越严,则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存款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引导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修正的Hotelling模型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演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5至2019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一系列结论。第一,收益率落后的"输家"银行下期将以更大的相对幅度提高其收益率,呈现出"输家"追赶"赢家"的锦标赛竞争机制。第二,上述竞争机制受到"输家"银行排名、不同银行之间收益率差距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输家"银行排名越靠后、不同银行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越大,那么,下期"输家"银行提高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对幅度就越大,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就越强烈;与之相对的,监管政策越严,则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存款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引导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份以来,央行已经接连数次加息,利率的调整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产生的效应值得探讨。通过选取样本数据,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利率变动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产生的效应,得出加息使理财期限产生了趋短效应,使预期收益率产生了趋高效应。为银行如何在加息背景下设计理财产品,客户如何选择理财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利率期限结构的随机模型理论出发,应用Vasicek模型得到当前的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及其隐含的远期利率,进而确定浮动利率债券的未来收益率,再利用附息国债定价公式得到浮动利率国债的价格。实证研究表明,Vasicek模型确定的债券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和发行理财产品的关系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越弱,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具体来说,非四大国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网点数量越少,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贷存比越高,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密度越大,通过理财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保本理财产品加大了银行经营业绩波动,从而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由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根据一年期存款利率设计,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加上存款和贷款利率首次不同步下调,除了让企业和购房者贷款成本降低,也打乱了人们理财的步伐。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降幅甚至达15%,部分商业银行透露,目前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全线下滑。对此理财专家建议市民调整理财方向,或"扬长避短"关注中长期产品,或选择债券基金及相对稳健的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数据,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由于国家对信贷管制更趋收紧,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增长迅速.二是短期和中期的理财产品销售占了很大的比重,期限在三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销量占到60%,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理财产品销量也有所上升,六个月至一年期的理财产品销量有下降趋势.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拓展提速明显,股份制银行同样发展迅速.四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与利率期限结构相关,并且理财产品以组合类投资产品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央行多次通过利率政策变化调节经济。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进行了五次加息;2012年6至7月进行了两次降息,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加息使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涨,理财期限缩短。降息则使收益下降,中长期产品投资的价值增加。调整利率浮动区间会推动银行盈利的重心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推动利率市场化。实证分析上次加息周期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的影响对降息周期产生的效应有借鉴意义;理论分析降息的影响则为如何在降息通道中把握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期限错配的现象,错配问题会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稳定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波动频率增加,又加上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运用久期模型验证存贷期限错配将加剧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369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5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94%和1.39%,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24个基点;当月,理财产品中心共统计5款零负收益产品,除1款利率类产品外,其余4款产品均为看涨股票的结构类产品.  相似文献   

16.
赵静  王帆 《新金融》2012,(11):60-63
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发行品种多和发行规模大、投资期限趋向短期化、产品集中程度高、整体收益率呈上升趋势等特点。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中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理财目标,缺乏高素质理财产品经营管理人员。为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即内部转变思想,深入扩展中低收入客户群体;结合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逐步完善理财产品的相关立法工作;内外结合培养引进高素质理财人才,提升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冲时点”银行理财产品隐退江湖了,随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的弱化,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少,银行为保存款,从而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开始主推收益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率普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和VEC模型探究MLF数量和利率调整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MLF净投放和降低1年期MLF利率在长期显著降低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1年期MLF利率将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曲率上升,通胀率上升会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曲率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比数量型工具对债券...  相似文献   

19.
欧阳川  伍艳 《时代金融》2013,(21):137-139
本文利用存贷利差反映利率波动,净利息收益率反映银行经营绩效,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文章在对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绩效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随之下降;当银行存贷利差每缩小(扩大)1%时,将带来商业银行的平均净利息收益率水平下降(扩大)6.78%。利率市场化将改变银行营业收入规模和结构,恶化银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资产组合理论,构建出能够代表集合信托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理论定价水平的收益率市场线,并对集合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价效率进行了评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无风险收益率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是集合信托产品定价的基础,流动性风险对集合信托产品定价的影响最为强烈;集合信托产品定价中的效率损失相对较小,定价效率要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的提高虽能降低集合信托产品的定价效率,但整体影响程度有限,说明集合信托产品在定价中不存在明显约束;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能够真实反映国内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负担,可以充当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标准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