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如今,住在福州市西湖公园附近的市民想说:"看起来像树的‘树’,它不一定就真的是树;看起来像路灯的‘灯’,它不一定就真的是灯;看起来像蘑菇的‘蘑菇’,它不一定就真的是蘑菇;它们都有可能是通信基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个华丽的变身,通信基站统统变成了"树""灯""蘑菇"。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相似文献   

2.
争相领跑     
伴随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步伐,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质监分局以倡导"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为主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争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建一流环境,树一流形象,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良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谢丹丹 《中外管理》2014,(2):105-105
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装饰行业正受到"三公消费"受限的连带性影响。自2013年开始,反腐倡廉被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三公消费"受限使得高端会所、高端酒店受到严重冲击,近日西湖关闭十几家高档会所,50多家酒店主动"降星",就是新证。作为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装饰行业也受到连带性影响。2014年,这种影响会延续下去。全行业下滑受"三公消费"受限的影响,小到月饼、茶叶,大到高端餐饮,很多产业都出现了销售业绩下滑的情况。在2013年广交会上,很多参展商明显感受到这种冲击。从五、六月份起,北京、广东等地多家上市公司开设的会所,  相似文献   

4.
高峰 《国土经济》2014,(10):44-44
像很多社会顽疾一样,国人乱扔垃圾的问题总是屡管不绝,长假出游,尤显突出。正如一名在西湖景区工作5年的环卫工人所说,每年的节假日于他们都像一场"战役"。量大、面广、捡不完——这七个字或许大致概括了景区内垃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楼市》2006,(22)
¥360万富春山居面积:273m~2户型:5/2/3/1楼层:1F/2装修:毛坯备注:位于富阳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旁。南北朝向。¥493.76万西湖花苑面积:123.44m~2户型:2/2/2/1楼层:3F/9装修:精装修备注:位于西湖边望湖宾馆旁。朝西。  相似文献   

6.
《楼市》2013,(Z6):90-91
一期1000多户房源交付,600位业主拒收。2013年6月底,位于老余杭南湖畔的世茂·西西湖又房闹了,这是继降价房闹之后的又一次博弈。一边处理房闹,一边主推二期熙园的世茂·西西湖,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点。公交配套滞后,出行时间成本高到往世茂·西西湖的过程有点曲折。西西湖附近没有公交站点,和中泰乡隔一条天目山西路,记者尝试从中泰乡前往西西湖。中午时分,记者从蒋村公交总站乘坐311路,经过约52分钟到达中泰公交站,步行穿过天目山  相似文献   

7.
《企业世界》2004,(2):23-23
当记问到为什么要编辑出版《图说首届西湖博览会》一书时。王水福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收藏爱好,收集了大量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有两个感觉:第一、在70多年前的1929年,浙江的经济很萧条,当时浙江的省政府主席张静江为了振兴浙江经济,就举办了这次西湖博览会.并提出“提倡国货、振兴实业”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9.
晓庄 《中外管理》2011,(12):118-120
你想要什么,微博上都有微博猎头,是由我开始的梦想行动派:从工程师到"养生专家"微博开启管理变革微博,职场"新工具箱""震源",在这儿!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霍尔曾经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相似文献   

10.
西湖春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对美丽西湖的向往之情,早在儿时诵读这句诗时便已开始。近年来因事出差,有机会多次游览西湖胜景,但于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潇潇春雨中的"幸会"。那天,我们从栖霞山的南麓出来,已是下午三点钟。踏上闻名遐迩的苏堤不久,便遇上一场小小的春雨。游湖恰能欣赏西湖春日雨景的美,可算是赏心乐事了,于是我们便沿着长达三公里的苏堤漫步而行。  相似文献   

11.
钱伟长曾经说过一句不太像"名言"的名言:"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几十年来,钱伟长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并为此在人生的紧要关头三次说"NO"。  相似文献   

12.
钱江新城是杭州市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工程;钱江新城是杭州城市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领头雁工程。通过建设钱江新城,提高杭州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的基  相似文献   

13.
高中同学子俊从哈佛学成归来,我做东请客。 闲聊中,我好奇地问:"你父亲当年用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方法,把你培养成哈佛博士的?"子俊说:"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哪懂得什么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别太当真     
"厂家在利益驱使下‘太不当真’,想想监管部门也‘不太当真’,最后才会自欺欺人。"食品安全问题可不能算是新鲜事了,我从《现代快报》上就看到这样一段让我欲哭无泪的话:记者来到南京新街口工人影城卖爆米花柜台上指着爆米花桶外的号码询问道:"这两个号码是南京的电话号码,生产厂家是不是在南京呀?"站在柜台后的店员说:"这是我们影院的号码。"至于为什么桶上没有相关标识时,这名店员显得有些不屑一顾":这样的一次性纸桶,哪有那些东西呀。"  相似文献   

15.
"微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微创新"并不稀罕,稀罕的是成为"微创新"杀手。 对中国的创新者而言,最凶险的一跃就是:从"微创新"到"微杀手"。很多野蛮创新的创业者,以一项革命性的"微创新"杀出重围,却倒在升级与进化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天下第一茶     
历史文化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西湖龙井茶居全国十大名茶之首,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他的辉煌时期,名副其实,天下第一茶。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  相似文献   

17.
近日,江苏一公司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案件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案情是这样的:被告人(江苏镇江海天盐化公司)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14000t,流入全国12个省、市盐业市场,部分"农药废渣盐"冒充食盐流向餐桌。1月31日,新华社发布的这条消息被网络疯传。中国百姓还未从蒙牛"问题奶"阴影中走出,又陷"恐盐症":自家买的食盐还能吃吗?  相似文献   

18.
晓诗 《上海企业》2013,(3):8-11
人们把钢称为黑色金属,把铜称为有色金属,堪称"工业双雄";然而,在全球化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价格只有铜的三分之一,比重只有钢的三分之一的铝,势必异军突起,开创与成就当代工业进展中的"铝业时代"。蛇年之始,笔者裹挟一身雪花,按图索骥,专访位于西康路上的上海铝业行业协会。步入室内,迎面两座"专家墙"、"理事墙",还有一墙的荣誉榜,令人感受这里的浓浓人气。协会秘书长袁永达介绍:这"三面墙"正是我们铝业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基础。室外,雪花飞舞;室内,谈兴正浓。袁永达秘书长是位有色金属行家,对铝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记忆,兴致所至,娓娓道来:从协会谈到铝业,从历史谈到现状,从发展谈到前景,从经验谈到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杭州西湖龙井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拥有上乘的质量是不够的,追逐品牌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的购买本能,因此西湖龙井茶品牌营销的研究就成了重要并且现实的问题。此课题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中外学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对一些茶农和茶商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对本文的写作,研究杭州西湖龙井茶的品牌营销策略,并从中获得经验。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从2011年5月1日起面粉全面"禁白",换了新装的面粉包装上都纷纷加注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去白"面粉。但有的标明"不含增白剂",有的标明"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少市民对此感到疑惑:除了增白剂,面粉里还有什么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