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上海技贸宾馆里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会,它由上海市科委出钱出地方搭舞台,无偿给3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产品上台演戏,树形象、创品牌,提高知名度。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中国科技发展之路。上海嘉士德─-华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杰士杰材料新技术公司、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上海博达数据通信发展公司、上海新兴医药保健品科技开发中心、上海(贝尔)欣泰通信设备公司、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很多外国、外省市的投资者来上海投资创业,也有不少商人将公司总部、研发部门迁至上海。在市民的街谈巷议中,也有很多外来者在上海发了财的故事。曾几何时,上海人还有看不起外地人的陋习,不料研究历史的专家们一语点破,这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现象。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上海人是不排外的,原因是,上海人的祖先大都是外来的,极少有土著居民。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是外来者带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僵乃至全球的资金、技术、人员、思想在这里碰撞。当然,外来者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进入新世纪,上海正秉承历史、地理条件赋予的特性,回复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本色,成为移民创业的新乐土。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发言我很高兴来上海参加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讨会。上海,从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发表讲话以来,坚定地执行并实现了邓小平的“一年一变,三年大变”的要求,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上海的确发生了令人惊奇和使人振奋的变化。这是上海经济的一次质变。可以说,了不起。现在,上海不仅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不仅只是中国的上海,也不仅是亚太地区的上海,而是世界的上海了。所以,我们研究上海的发展战略,必须放在全球的高度和广度来看待上海,因为现在上海的重大变化已经开始影响、波及世界经济的进程。这里,我建议上海研究两个发展战…  相似文献   

4.
上海正在加速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接轨上海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各地区一致的战略取向,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接轨上海?苏州的体会是,在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的过程中,正确把握自身的发展定位,正确认识上海,服务上海,当好配角;正确认识自身,发挥比较优势;在合作竞争,竞相发展中实现“双赢”和“多赢”。  相似文献   

5.
开发浦东,发展上海,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嘉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必须呼应上海,接纳辐射,做深、做透、做好接轨上海的文章,把接轨上海作为跨世纪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经济国际化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前提,是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主旋律。开发浦东的实质在于孕育和再建新上海,使上海能以国际性城市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因此上海的经济国际化,既是上海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功能的表现,也是上海冲出国门,与世界经济联系,在国际经济社会中承担责任、义务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上海改革》2004,(2):17-19
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国外产业资本,国内民间资本将进一步集聚上海,为上海各个开发区整合园区功能,促进产业集群提供了机遇。服务业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经济支撑点,应以世博会为契机和动力、推动上海新一轮发展。上海要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使国际资本具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相似文献   

8.
可心 《浦东开发》2003,(8):54-55
按照预约,记者见到方奇钟,他递上了一叠名片:上海奇士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其士机械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上海奇士金属件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奇士绿化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商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前景电脑印务有限公司,六家公司的老板都是方奇钟先生。记者采访过许多企业的老总,虽说有的老板下面不止一家企业,但像他这样一下子拥有六家企业的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张汉东 《浙江经济》2013,(20):27-30
作为中国新一轮大范围改革的前奏,上海自贸区掷地有声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内。在金融、投资、贸易、法制四大领域推开改革试点,凸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思维。自贸区白上海起步,其激起的波澜却不仅仅局限于上海范围。从最初的上海自由贸易区转变为现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二字的添加,使得自贸区的影响和政策内涵从单独的上海一市覆盖到全国范围。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并存的上海自贸区,对邻省浙江的影响首当其冲。上海白贸区挂牌后,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集聚,必然为区外所用,也必须为区外服务,而浙江作为近水楼台,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城郊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上海郊区经济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上海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主动力。但是,崇明、金山、青浦、嘉定、松江这几个远郊地区的发展,不但比上海近郊就是与周边“长三角”其他地区相比也明显落后,本文在分析了加快上海远郊地区发展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大城市郊区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加快上海远郊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经济》2011,(12):57-57
2011年10月22日,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交通运输部将与江苏、浙江、上海建立上海组合港规划协商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港口、航运规划协商通报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各港规划对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把上海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以开发开放浦东为契机,将建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上海市的历届领导对上海商业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黄菊市长还提出:“上海商业振兴之时,就是上海经济繁荣之日。”近几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  相似文献   

13.
再度崛起的上海□李锐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经济最为发达、商业机会最多的城市,是内地与海外集散商品、融通资金、转移技术的枢纽和桥梁。上海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是世界亿吨大港之一。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对外经济贸易正在不断扩大。上海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新一轮大范围改革的前奏,上海自贸区掷地有声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内。在金融、投资、贸易、法制四大领域推开改革试点,凸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思维。
  自贸区自上海起步,其激起的波澜却不仅仅局限于上海范围。从最初的上海自由贸易区转变为现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二字的添加,使得自贸区的影响和政策内涵从单独的上海一市覆盖到全国范围。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并存的上海自贸区,对邻省浙江的影响首当其冲。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集聚,必然为区外所用,也必须为区外服务,而浙江作为近水楼台,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上海作为自贸区在集聚了各种要素资源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周边地区的资源集聚,浙江也难以幸免。浙江的当务之急,是要勤练内功,化挑战为机遇,在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中寻求浙江转型的新出路。
  以开放促改革的上海自贸区,为转型背景下的浙江投资、金融、贸易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试验窗口。敢为人先的浙商,自当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营造的政策通道,为浙江经济新一轮的改革与转型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5.
刘晋  孔磊  陈彦旻 《上海经济》2013,(11):37-39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iqa(Shanghai)Pilot Free/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相似文献   

16.
海航 《港口经济》2012,(4):28-28
上海正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邮轮经济已成为上海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和优势。上海已确定邮轮旅游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要发展成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亚洲地区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上海市旅游局表示,今年,上海预计将接待国际邮轮200艘次左右,其中母港邮轮近百艘次。上海已成为内地发展国际邮轮母港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上海以素质为标志的人才质量方面的紧缺日益严重,这说明上海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此,应该将紧缺素质,特别是紧缺软素质作为上海人才资源开发的重心,纳入上海人才紧缺素质优化工程,并抓紧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来自媒体的消息称,上海户籍制度开始松动,浦东先行居住证转办户籍,这为上百万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正式成为“上海人”打开一丝希望的缝隙。我国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多年来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公民权利发展的需要,今天终于在上海破冰,殊为可喜。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北京、广州?客观上看,是上海夫规模引进人才的需要和严重的老龄化隐患成为推动上海放松户口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这样的问题在北京、广州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严家荣 《上海改革》1994,(12):43-43
上海商务中心作为市政府重大工程项日、市财办的头号工程项目.既是上海商业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又是作为建立市场经济机制、转换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中介体。上海商务中心的崛起,在上海成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龙头地位中将日益发挥重要影响。市领导在视察上海商务中心时曾指示,上海商务中心要办成远东地区最先进的贸易信息中心,在世界上也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来,是上海发生大变样的三年,也是上海工业跨上新台阶的三年,三年来,上海工业依次实现了21.4%、18.3%、17.1%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撑着全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是上海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有工业始终是上海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