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入手,认为商誉无论是外购还是自创都尽量不予确认为好,并对商誉从要素构成和产生来源进行了纳税筹划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外商誉会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商誉的基本概念和商誉的构成要素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知识经济下商誉的重要性及性质重新定位,并对中外会计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选取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中国就商誉会计规范进行了横向比较,从中归纳出我国在商誉准则制定方面与国际上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方会计界人士对商誉的性质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从其性质和计量两个角度重新加以分类.认为商誉的性质及正负商誉的价值量的界定应首尾一致。可单独辨认要素和不可单独辨认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利润。但是财务会计的“费用”帐户只是反映了可单独辨认要素在利润形成中的部分作用,不可单独辨让要素的自身收态以及它与可单独辨认要素的结合状态在利润形成中的作用则尚未得到反映.而后者正是商誉的性质所在。自制商誉的揭示可提高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理应加以确认。可由收益青春化的形式推算由创商誉,并采用总计帐户加以记录和报告。  相似文献   

4.
商誉基本概念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法学、经济学等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对商誉的概念问题进行了透视,从会计学的角度对商誉概念 问题进行了诠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商誉概念构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提出了商誉的实质在于各要素有机 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商誉具有不确指性、多样性和风险性,商誉的构成因素也是多样和可变的,不同的商誉观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并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会因并购方式不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商誉是企业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界引起较多争议的一个问题,从而使商誉会计成为会计界备受关注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分析、评述已有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性质及构成、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商誉的记录、报告存在的主要观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商誉会计的未来作了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作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深远,然而如此具有高价值相关性的信息却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文章将重要性水平运用于自创商誉的处理中,以自创商誉的构成因素——品牌为例测算了品牌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度,然后判断其重要性水平。高于重要性水平的企业信息需要披露给信息使用者,这样便于将重要的自创商誉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8.
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商誉本质的经济内容不明确、商誉研究的逻辑推导不当、对负商誉的解释自相矛盾、无法判断是否应确认自创商誉等四个缺陷,本文通过建立商誉模型,对商誉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定位,认为商誉本质应是企业中各项资源之间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和整合效应,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商誉处理的通行做法是不确认自创商誉,新的观点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自创与外购商誉一样,也应确认。在对上述两种做法进行了探讨的同时,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均不应由帐,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对商誉本质理论研究的质疑与思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理论界关于商誉本质的“超额收益论”进行了质疑,指出其在理论上有三大缺陷,即经济内容不明确,逻辑推导不当,对负商誉的解释自相矛盾。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并购两个角度对商誉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了商誉本质是企业中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要素之间及各自内部相互间的协同和配置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上的商誉是指商主体拥有的,以营业之整体为载体,能够为其带来超额利润收益的不可确指的无形财产。在资本经营观与公司契约观下,商誉作为股东的一种出资形式具有充足的正当性,其在适格性上的某些缺失只能成为立法上对其予以补足的根据而非禁止的根据。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商誉出资的特殊性及其风险,并从为公司契约提供合同范本与漏洞弥补的立场出发,寻求对其风险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3.
商誉会计主要争论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 ,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现有会计文献中对商誉本质问题的争论为背景,运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研究方法,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并购两个角度对商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商誉在会计学上的本质与在经济学上的本质应保持逻辑一致,即商誉的会计本质应定位于企业中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要素之间及各自内部相互间的协同和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会计世界里,究竟是否应该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笔者认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都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且基本符合确认的条件,因此,主张应对自创商誉也加以确认与计量,但考虑到自创商誉的特殊性,即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摊销)进行披露,但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3~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非国有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代理其治理积极性,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与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超额商誉,还能够显著降低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以及商誉减值的发生概率,即非国有董事通过"用手投票"积极治理有效抑制了国企并购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发挥抑制效应的影响路径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显著抑制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董事"用手投票"的积极作用,提升国企并购效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深市“文化传播类”上市公司共32家为样本,对其2017-2018年的财务报告中商誉问题进行了多维分析,结合证监会新规,对文化传播类上市公司商誉问题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商誉问题的建议,以期对文化传播类上市公司规范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末以来,商誉及商誉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只有通过对传统商誉会计的反思,才能解决建立商誉会计中的问题,把握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