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安徽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加工贸易、改善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外贸产业竞争力等机遇。同时,安徽外贸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安徽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能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时代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和中医药人工智能。安徽中医药产业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包括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和流通渠道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由之路。安徽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和机遇。面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安徽应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加强产业规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平衡发展和有效集聚;加强新兴产业发展,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来带动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安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与之对应的是突破城镇化进程面临的内生性约束.当前,安徽省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不能优化配置、城市竞争力不强、区域增长差距显著等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内生约束因素.通过对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内生性约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优化安徽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和充分利用政策机遇等实现安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产业政策完善等优势,也有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等劣势。应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等机遇,采用先进科技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培育,促进龙头文化企业形成品牌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以推动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2004年安徽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促进了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全国高技术产业动态监测数据,2004年1—10月.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9.62%.预计全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7.
SWOT分析结果认为,皖江地区既具有文化、地理、人力资源、平台优势,也存在意识薄弱、人才匮乏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既面临国内外良好环境和作为示范区的机遇,也面临统计体系建设、同业竞争和培养区域文化认同感的挑战。发展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就是要加强产业理论研究;健全人才培养、激励计划;完善产业融资渠道;构建产业统计体系;凸显差异化发展模式;培养区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9.
应用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通过对安徽各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以现代农业,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食品轻纺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安徽的特色产业。安徽要大力发展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激起了人们对它的热切关注和更大期待。本文从产业发展历程、总体发展规模、产销量情况、汽车出口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安徽汽车产业具有多元话发展、自主研发、放眼国际、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特点。同时,本文就安徽汽车工业发展中自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包括规模经济较小、研发能力弱、产业培训及技术人才极其匮乏、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坚持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企业文化抓住机遇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些对策建议对安徽省汽车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皖江城市带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为基础,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以皖江城市带及其各城市的三次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次产业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依据灰色关联评价理论,对皖江城市带产业内部的灰色关联度进行测算与分析比较,剖析皖江城市带各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合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太和县在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农商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格局,被称为"太和模式"。通过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讨论了比较优势不明显情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其它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表明,安徽省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型金融密度呈正相关,与人口型和经济型金融密度呈反相关。结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要增加金融网点数量,更要提高金融网点的产出效率,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选取14个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安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缩小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产业协同是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促进力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安徽省凤阳县三次产业发展存在不和谐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发展以工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升级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注重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判断,能够明确本区域与其他区域比较中的优劣势,从产业结构、中心城市带、县域经济创新、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从而发现安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并提出提升安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其研究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实际。巩义市特色产业集群众多,尤其是铝加工产业集群特点鲜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以巩义铝加工特色产业集群为例,在调研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SWOT辩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战略,意义重大。通过SWOT分析可知,皖江城市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从整体来看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但必须要清楚认识到,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可以相互转化。优势与机遇是潜在的,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和抓住它,真正促进示范区建设。对于劣势与挑战,我们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劣势中蕴含优势,挑战中存在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