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仅7岁的儿童因患“口腔溃疡”,却被村医王某一针打成伤残。家长一怒之下将王某告上法庭,2005年12月9日,湖北省枣阳市法院一审判决王某赔偿原告医疗费的60%,即3600余元。2003年7月2日晚7时许,家住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的赵某两口子,见7岁的儿子小顺患“口腔溃疡”不舒服,晚饭后遂带儿子去看病。来到赵堂村王某的诊所后,王某给小顺左侧臀部肌肉注射一支先锋霉素。小顺回家之后,父母发现其不能走路,又带着小顺找到王某问情况。王某解释道:“大人打一针还要痛几天呢。”见医生这么说,赵某放心地携儿子回了家。第二天上午,赵某发现儿子走路脚有点…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成都市的白女士服用了10天的“丰姿”胶囊后发现,没有广告宣传的效果,而且咽喉部有发干、灼热感,遂向“丰姿”成都办事处咨询反映,然而办事处的处理态度让白女士伤透心。无奈之下,白女士近日投诉。据白女士称,7月6日,她购买一个疗程的“丰姿胶囊”。谁知服用10天后一点效果也没有,“丰姿”成都办事处称“是因为服用药量不够”。她便接着再服用8天,但仍然没有一丝“膨胀”感觉,而咽喉发干却越来越严重。白女士向办事处的朴先生反映时,朴先生却称“广告本身就存在夸张的成份”,并拒绝白女士退货要求。8月7日,白女士亲自赶…  相似文献   

3.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09,(16):47-47
爸爸带着儿子到学校去办英语班的听课手续。办完后,儿子非要让爸爸给他买点好吃的。爸爸说:“你这英语课还没听呢,怎么就先饿了。”儿子嘻嘻一笑说:“为听课囤积一下能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江湖骗子打着“最新科技”的幌子,在城镇和乡村大肆兜售所谓的“转胎药”。按照他们的说法,孕妇服用了这种药,百分之百地生男孩;若怀的是女孩,吃了这种药以后也能“转胎”成男孩。这些骗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使那些求子心切的人们纷纷上当受骗,致使经济上受损、精神上痛苦。“转胎药”真的能转胎吗?我们让事实来回答吧。河南省社旗县李店乡一村民,花200元给怀孕40天的妻子买了“转胎药”,一直服用到分娩,结果使一个本来就是男性的胎儿变成了一个外生殖器畸形、没有睾丸的非男非女的畸形儿。该乡某村一位妇女妊娠后吃…  相似文献   

5.
健康之友     
儿童用药误区   家庭擅自用药。近年来,由于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怕上医院,尤其是怕留住院的心理,孩子生病后不问缘由,便自己在家里找土方子,或自己到医院“抓药”,甚至找出过去自己吃剩的药给孩子服用。这样治疗盲目性很大,只是图侥幸。结果轻者延误了治疗时机,重者造成药物中毒。   家长想当然多药同用。孩子得病,一些家长以自己过去病症与孩子相比,然后“对症下药”。如感冒,则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速效伤风胶囊,甚至“退热散”。服一种不放心,就“三管齐下”。殊不知上述感冒药主要成分为抗过敏药,联合…  相似文献   

6.
沟通的智慧     
几年前,我带当时尚不足4岁的儿子去商场购物。大多数男人购物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直扑目标而去,购完即走。当我们快要步出商厦时,儿子给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爸,一个碗加一个锯是什么?”看到我苦思冥想无言以对,他颇为得意地告诉我那叫“玩具”。我恍然大悟——刚才匆匆经过玩具柜台时没有停步。我偷笑着带他折回,儿子很严肃认真的对我声明:不用买,只是看看就行……  相似文献   

7.
《财会月刊》2013,(12):I0008-I0008
学校一放暑假,儿子就去找大他7岁的表哥玩。回来时,却一脸沮丧:“表哥到广西旅游了!我今天早上听爷爷说的,他走时竟然没有告诉我!”我笑着打圆场:“可能是怕你舍不得他走吧!”“爷爷也这么说,我有那么黏人吗?”看得出来,儿子很受伤。  相似文献   

8.
老汉进城记     
竹韵 《乡镇论坛》2008,(33):43-43
刘强是个孝顺儿子,买了房子后立刻打电话给老家的父亲,要他来城里住。刘强在电话里交待说:“您下火车后叫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到佛罗伦萨小区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市民李先生到青岛市市北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于10月23日在青岛市成海路某药房,根据广告和售货员的介绍,以380元的价格为母亲购得3盒“明目胶囊”。当时,售货员说:此药治疗眼疾效果显著,服药后,几日内便见效果;来药店买此药的回头客很多。谁知,正患眼疾的李先生的母亲服用此药十几天后,不仅未见到所宣传的疗效,而且还明显感到自己的视力反而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09,(3):30-30
妻生“洋娃娃”丈夫生疑 2008年3月5日,兰州某工程设备公司工程师葛建军,刚刚体味到初为人父的喜悦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他和妻子习萍生下的儿子呱呱竟是一个黄头发白皮肤、高鼻深眼的“洋娃娃”!葛建军的第一反应就是妻子背叛了他.然而,妻子发誓对丈夫绝对忠减,并于4月份的一天服安眠药自杀,以证清白,后被抢救过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20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消费者孙某向省消协投诉中心投诉。孙某称,3月2日,省城一家报纸登的医疗广千称:某中医药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一套采用了纯中药具有领先水平的新一代治疗以及病良药“健心丹”,号称10天可见效,3个疗程可达治疗目的。她看了后很高兴,心想十余年的心肌炎,心房纤颤病可有治了,便专程来到济南购药,第一次她花了1041元买一个疗程的13盒“健心丹”,回家服后不见任何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一位父亲正存为自己的孩子而苦恼,儿子7岁开始上学,但仅仅渎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全家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到密歇根州,已是第三次搬家了,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录取他的儿子,一致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无法成材。  相似文献   

13.
我家里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我儿子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次,壶嘴略有破损。由于年代较久,壶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50块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  相似文献   

14.
被骗的喜悦     
知了鸣叫不休的一个夏日,是学生的暑期。上中学的儿子早想买一个新书包,妈妈便给了他100元钱。傍晚,儿子随落日一起回家的时候,妈妈没有看见他身上有新买来的书包,只见到儿子脸上多了几分平素少见的诡秘又欣喜的笑容:“妈妈,我做好事了!”儿子面颊上浮现出几分羞赧的神情,像少女般至纯可爱。这句久违了的“做好事”的说辞,似乎只是“学雷锋”那个年代才有的专用名词:“好啊,说说看。”妈妈放下手里的活计,听儿子道来。原来,他为了买书包逛到某商场门前,顺便在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苦着脸走到了儿子面前:“小同学,能不能…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一个村庄,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生活     
阿是穴的来历 在祖国医学的针灸领域里,医生给病人针剌止痛时,常取“阿是”穴位。这“阿是”穴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还颇有一番风趣。 相传孙思邈7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到青石村去出诊,病人疼痛难忍,孙思邈诊察完后,对病人说:“只要止住疼,服几付汤药就会好。”说着他给病人扎针,可是病人疼痛并没有止住,病情依然如故。孙思邈另选穴位也还是如此,他沉思片刻后问病人哪个地方最疼痛,病人吃力地说“左……左……左腿。”于是孙思邈顺势在左腿用拇指轻轻地按压,当他按压到膝关节右上方一个部位时,病人突然喊道:“阿  相似文献   

17.
段中军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做梦也不会料到,由于自己在给朋友打欠条时书写潦草,把“百”字写得像个“万”字,使“百”、“万”难辨,从而被对方告上法庭,招惹一场“百万”官司。   段中军与王某同是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农民,彼此关系不错。 1995年 11月,王某承包经营了集体的一个轮窑厂,为使窑厂尽快运转生产,王某向段中军借款 7000元,后由于经营不善借款无法偿还。此时,善良的段中军并没有落井下石、追逼现款,而是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同意王某将轮窑厂剩余的砖坯以 7200元折抵借款。互抵后,段中军反欠王某 200元。随后,…  相似文献   

18.
陈希 《财会月刊》2014,(7):I0007-I0007
儿子升高中后学习压力增大,每天7点上学直到下午5点,晚上又是数不清的作业。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作业慢,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凌晨12点”后,他开始旷课、逃学。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非法回收过期药的报道,读完文章后深感不法分子的道德之卑劣。文中介绍,药贩子将过期药回收后“翻新”处理,然后拿到市场上继续销售。所谓的“翻新”正应验了那句话——“换汤不换药”,拆掉旧包装,换上新包装,恶劣手段坑人不浅。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个大病小灾的,一旦服用了此药,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