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苑     
新年伊始,我们的《青年园地》更名为《银苑》,现在和读者见面了! 顾名思义,《银苑》无非是我们金融专业刊  相似文献   

2.
精神和金钱在人们生活中应该各自居于什么位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刁海峰同志为本刊“银苑”撰文,谈了他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经意间,时光的书页已经翻到了2011年8月,《中国城市金融》迎来了她创刊后的第300期。24年来,在总行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注和厚爱中,《中国城市金融》从银苑中一株叶芽初绽的幼苗,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与法律制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法律是行为规则,“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经验表明,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是阐释银行法律规则和法律风险的最佳途径,也是银行合法经营、防控风险的一面镜子。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城市金融》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共同举办《银苑说法》栏目。从2005年开始,《银苑说法》每期将刊登一起商业银行发生的典型法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和评述,揭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隐患,提出控制风险、消除隐患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西安金融》既保持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又能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从本期起我们特别开办“银苑杂谈”栏目,主要刊登一些杂谈、随笔、散文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欢迎大家踊跃赐稿。高原采风  相似文献   

6.
看了贵刊《银苑》开展关于“金哥哥”问题的讨论,觉得很好。我虽然是金融圈外人,却很想参加这个讨论,现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在商品经济时代,货币是实现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拥有钱,就意味着拥有等量(随时可以实现)的各种物品。有钱好办事嘛。因此,金钱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说钱重要,是说它能在社  相似文献   

7.
新年第一期,《银苑》推出一组讨论。讨论围绕“金哥哥”(指金钱)能否使“鬼推磨’展开,引出一系列值得青年朋友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究竟如何处理精神与金钱的关系?人要不要有精神支柱?金钱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意义?靠什么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希望讨论由此深入下去,欢迎本栏热心的读者拿起笔来参加这场讨论。  相似文献   

8.
读者·作者·编者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侯序授认为本刊‘95第3期比较好的文章有:①,要正确使用“应付工资”科目。另外,他说第3期《基层工会经费应全额核算》一文,其义表示赞同。但他认为,规范的借贷记帐法会计分录,应先借后贷,并非先贷后贷,因为是“借进记帐法...  相似文献   

9.
有人描述当今中国:“十亿人民九亿侃”话虽有些夸张,但“侃状”的确比比皆是,且话题集中,无非是怎样“赚钱”,怎样花钱。恰逢《银苑》讨论金钱与精神问题,笔者特辑录他人的见解,奉送编辑部,或许能对这一讨论有点贡献。钱,能买到房屋—买不到温馨的家能买到床—买不到香甜的睡眠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对国家拨款的专项研究、技改经费的会计核算没有明确专门的规定,导致企业在具体核算时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各企业按自身的需要制定核算办法,有损国家拨款核算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亟待完善。一、专项应付款核算的制度规定及实际执行情况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专项应付款的核算规定如下:①企业实际收到专项拨款时,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②拨款项目完成后,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借:固定资产;贷:有关科目。同时,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执着无悔扬帆银海知性重塑绚妙精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绚妙的银苑人生。  相似文献   

12.
当中国信用卡市场群雄争霸、消费信贷业务风起云涌 时,信用管理技术与策略引起各银行的密切关注。学习、借 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跨越成为一个 重要的选择。适逢其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易文出版中心 出版了《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与应用》和《现代信用卡管理》 两部书。更为难得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和北京大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会计》1987年第5期刊登了叶一宽同志写的《浅谈借贷记帐法中的“多借多贷”与“同借同贷”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叶文”),文章对“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问题提出了很有见解的看法。“叶文”的中心思想是:遇到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如拘泥于“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原则,会把一个完整的经济事项予以肢解,使它变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或使本来就复杂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因而只有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的分录方法才能“顺理成章”。在借贷记帐法中,到底是采用“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原则好呢,还是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好?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想与叶一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农户贷款证》作为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一个创举,它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由《农户贷款证》引发的借户借贷、借证借贷等经济纠纷却也是与日俱增,导致信用社的贷款难以如期回收,不得不依靠法律手段清收贷款本息。近日笔者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走访了部分借证者、实际用款人,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贷款证》的隐患逐步显露,如何强化《农户贷款证》管理,值得引起信合同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借新还旧"贷款的合法性已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确认。对贷款银行来讲,"借新还旧"贷款是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在于克服了诉讼时效的法律限制,进一步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并有可能要求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用卡》2005,(2):43-43
从2005年第1期开始,《中国信用卡》对内容和形式又做了较大的改进,力求更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本期推出的“编读互动”栏目是读者一直期待的。互动,旨在让读者与编者交流更直接、沟通更顺畅。如果说读者与编者是两个点,那么《中国信用卡》就是辐射全国乃至海外的磁场。通过它,您的问题会得到更多更快的回应,您的见解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您可以以任何方式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见版权页)。本期“编读互动”收纳了本刊“读者调查表”反馈回来的部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建议者进一步沟通后,编者进行了整理并刊发,以期更多关心《中国信用卡》、关注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读者向我们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之我见上海生电技术公司李乐天《上海会计》1995年第2期所载《“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供商榷。我认为:多借多贷有时为分录简便起见是可以使用的(如涉及多个科目的转帐事项),但并非是必...  相似文献   

18.
建设银行总行为了规范“借新还旧”(下亦称:转贷)的操作,在2000年10月在2000年12月,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贷款“借新还旧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借新还旧”规范管理的补充通知》(下称“补充通知”)两份文件,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对借新还旧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全行借新还旧这一日常信贷工作中大量发生的业务有了一个规范操作的依据,尺度更清晰,操作性更强,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周有德同志在《齐鲁珠坛》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揭开“借”、“贷”之迷》的文章。(以下简称《揭》文)。笔者觉得,在《揭》文中所提的“许多会计初学者对借贷含义模糊”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不仅对今天的“初学者”有困难,而且还是曾经长期困扰过我国会计界并为之争论几十年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在“借、贷”含义的问题上,我国为什么争论得这么久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我国使用收付记帐法的历史太久,影响太深。我国是世界上会计产生最早的国家。据史料记载,早在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  相似文献   

20.
工行创新推出的“影视通”产品,围绕电视剧制作方对电视台的应收账款开展供应链融资,为《木府风云》、《借枪》、《江湖绝恋》等40余部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融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