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国内史学界通常是从旧式商人、地主、官僚和买办等社会来源追溯早期工商资产阶级的社会构成,却相对忽略了这几种社会成分的融合体——“绅商”。所绅商,系指那种既有功名职衔,同时又经商营工的社会群体。他们集绅与商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于一身,上通官府,下达工商,构成官与商的中介、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对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又是早期工商资产阶级的“原型”和“本态”。诚如已故史学名家陈旭麓先生所指出: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宣称“上农除末”。我在《从商鞅变法到西汉前期抑商政策的转变》(光明日报1985年2月13日)一文中曾指出:秦代的抑商政策就是为保障其重农所采取的一种“由国家垄断的办法,把工商业严格控制在社会需要的最低限度”。最近,有的学者认为:秦王朝虽然一面抑商,一面却“对盐铁业及边塞商人实行特殊政策”,其政策实际是“有利于调整工商业的布局、开发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8月 17— 18日 ,中国经济史学会 2 0 0 4年年会在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现将主要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较多涉及古代的工商业。抑商问题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而重大的问题。张学君、张莉红的论文《中国抑商观念的由来与抑商政策的演变》认为二千多年来抑商观念和抑商政策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有害的作用 ,它压抑了商品生产和市场流通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推迟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商业在战国、西汉时期达…  相似文献   

4.
福建与台湾的行郊 (或称郊行 )商人 ,是清代地方商帮的一个特殊组织名称 ,未曾见于中国的其他地区。由于文献资料的欠缺 ,学者们对此论述者甚少。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族谱资料 ,就清代泉州黄氏郊商的经营发展历程及其乡族特征作一探索。通过分析黄氏郊商的谱系记录 ,发现所谓的族商 ,并不是在家族内普遍分布的。他们以最近亲的血缘关系为核心 ,逐步扩大到本家族、本宗族以及姑表亲戚 ,进而再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同村、同乡、同县以及同府、同省的关系发展。郊商以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和乡族组织的各种事业 ,使得他们同士绅阶层一道 ,成为清代维护稳定甚而控制民间基层社会和乡族组织的两个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要考虑的几个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常会碰到一些内涵不同、理解各异的提法,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封建、封建社会。过去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正宗的、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五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集市,是中国传统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市的发展,也是明清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于农村集市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迄今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①这些先行的研究从理论上、方法上,以及各区域的发展特色等方面,给笔者以诸多教益与启迪,也引起笔者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做一综合考察分析,并对农村集市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农村集市的发展概况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起源很早,“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小生产…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根据其理论模式和问题意识的嬗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为第一阶段,学术研究主要围绕商品经济和地方制两个方面进行:20世纪60至70年代为第二阶段,占所中心地位的是“乡坤论”、“国家论”、“共同体论”等几个紧密相关的学术问题;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比较引人注目的学术思潮是“小经营生产方式论”和“地域社会论”。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好言利”、弃儒从商渐成风气,“士商渗透”成为明清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而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明清时期政府相关政策调整变化的制度因素不客忽视——政府工商政策的趋向宽松,提供了一种比较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提高商人地位的制度环境;商人应试登第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捐纳制度的实行,强烈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成为直接促进“士商渗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三农与市场--以明清经济发展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其一、在地主制经济体制下,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及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缘由;其二、三农兴衰与市场兴衰紧密相连;其三、中国传统社会里,商业发展与不发展,关键在于重农政策贯彻好坏,而不是什么重农抑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典商研究》,王裕明著,58万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该著以徽州典商为研究对象,以徽州典商文书研究为出发点,全面探讨徽州典商诸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握明清典当业和明清社会,重点认识徽商典铺的经营实态以及明清社会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城商镇及其早期商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城镇位于江西北部,当赣江与修河入鄱阳湖之处,水运发达。明中叶以后,逐渐成为江西著名的四大商镇之一。乾隆至咸丰以前,达到鼎盛时期。此后随着大庾岭商道的逐渐衰落,吴城镇在商运上的重要性不断下降。1916年南浔线开通后,大批商货改走涂家埠至九江一线,吴城镇的颓势已成定局。1939年3月,日军炮轰吴城镇七天之久,街屋毁损70%以上,昔日的会馆商号多成废墟,所剩人口不足两千。  相似文献   

12.
商会是诞生于20世纪初的一种近代民族资产阶段的团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会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民国初年商会已经广泛发展到县城以外的市镇,从而与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近年来研究商的著作中,对于商会与农村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极少见,本文主要利用《天津商会档案汇编》中保存的大量史料,通过分析商会与农村商业、农村工农业生产、农村赋税和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商会对农村经济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界的一些论著往往把历史上的"港口"与近现代的"港口"及"口岸"一词混同起来。从泉州沿海港口的变迁发展史来考察,港口的形成应当是立足于乡族社会基础上,为了便利乡人、族人出海商渔贸易而自发产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港口贸易的发展,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商贸往来比较密集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质的中大型港口。与之相适应,政府出于社会控制与财政征税的需要,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港口设立了管理衙门和征税机构。虽然说,政府对于港口的管理和征税是被动于民间港口的变迁发展的,但是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立,促使原先较为无序的乡族私属港口向较为有序的社会公共港口转化,近现代的"港口"及"口岸"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史一直受到史学界、经济史界的重视。最近新出版的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2006年3月出版)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本书共5章33·8万字,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至三章围绕明代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额。第二章论述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作者从土地的拓殖、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明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明代的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第三章论述土地形态与生产关系问题。作者考…  相似文献   

15.
杂字是明清日常习见的一种民间蒙学书籍。这种文类以日常生活的常用字汇编而成,专为民众生活识字之需。本研究以新发掘的1250余种杂字书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史和文化史的视角,吸收人类学的识字研究成果,在明清日常生活的语境下确定民众日常认读和实际使用的字汇和数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对明清“文字下乡”的历史过程,以及识字研究的核心疑问——民众“识字”内涵进行初步反思。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与农村张玮以1942年张闻天调查为中心,研究了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地租、租率的变动。①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实行"二五减租"。李德英认为四川的减租运动激化了租佃关系,中小地主和佃农生存均出现了问题。②陈安定等首次利用家谱资料,详细考察了近代以来义乌族田的管理经营状况。③张少筠对近代苏南族田的保护进行了专门研究。④王志龙通过分析指出安徽族田在来源渠道的多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积极支持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至今已经20周年了。刊物涵盖了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史,探索的领域日益广阔,内容日益丰富。作者有老中青各类学人,队伍日益壮大,尤其是青年作者不断茁长,更令人可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采用中国传统史学分析方法的文章,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方法的文章,采用外国新兴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方法的文章,都兼收并蓄,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气象。作为创办人之一,对刊物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健康成长,心中十分高兴,特向它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它继续开拓进取,越办越好,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一道,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与 2 0世纪 2 0年代的社会革命运动密不可分。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 ,随着革命运动的勃兴 ,知识分子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致力于探析当日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关系实况 ,藉以指引革命的进程 ;学术界中最为扣人心弦的现象 ,当推 1 92 7—1 93 7年 1 0年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论战不仅强化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论战中所提出的问题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熟。一些学者注意到中国历史内部 ,特别是社会经济层面的复杂性 ,实非简单化的概念所能表述和概括 ,遂转趋穷研史料 ,撰写专题式的学术论著 ,…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潮流。在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潮流方兴未艾之际,从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之进行理论分析,以期对其科学背景、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取得较理性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经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而消费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成果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和生产、交换、分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商品市场。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缺失,应予弥补。 封建社会农民的消费,对研究封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极为重要。清代,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农民消费水平较高,颇值得研究。这里的农民,一般是五口之家。其生产经营,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