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一、边缘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如何选用会计政策,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会计政策的说明》中提出了三项要求:慎重、实质高于形式、重要性。其中,慎重是指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持谨慎态度,即合理运用谨慎原则;实质高于形式,是指对有关事项的会计核算更应注重其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应列  相似文献   

3.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损益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确定收益,把资产负债表作为最重要的会计报表,同时遵循了相关性原则、确认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原则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达英 《时代经贸》2007,5(9Z):159-160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加快,作为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形式越来越普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为综合反映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必须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合并范围等问题进行了修订。本文对合并报表的研究进行了总体回顾,从合并会计报表新准则的修改出发,对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溪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6.
会计原则多次在会计法规中出现,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对会计原则作了明确规定,正值《企业会计制度》颁发、贯彻、实施之际,认真学习和理解会计原则的内涵,了解会计原则与会计报表的关系,有助于广大会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并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8.
陈涛 《经济师》2001,(4):42-43
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把审计目的的定义为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把审计目的进一步分为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随后又讨论了审计目标,并把其分为总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其中“总目标”和“一般目的”的含义是一致的,均是对会计报表的“三性”发表意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说明》中认为:“独立审计人员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公允地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发表意见。”《国际审计准则》则认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审计人员对公认会计政策规定范围内编制的会计报表能够表示意见。”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准则指出:“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使审计人员能够对会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按照确定的财务报告框架编辑,发表意见。”综上所述,同时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不同的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术语,其区别无非是使用“审计目标”还是“审计目的”,即使是在同一国家内部甚至在国际上,也有把二者混同的现象。那么,“审计目标”与“审计目的”究竟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又如何对二者进行界定呢?笔者欲对此从以下上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2006年2月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标志着我国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及实务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能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现代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在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是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企业在实际交易活动中需要参考的必要信息。而新会计;隹则的推出,在公允价值方面也有相关的修改方面,本文就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这一方面,对公允价值在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计量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编制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通过编制规范、合理的合并报表,为企业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合并报表的编制及披露已成为会计行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其中合并范围的确定是影响合并报袁相关性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合并范围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合并报表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本文对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规定进行了分析、对比,三者既有相同点,都体现了"实质"上的控制,但又有细微区别,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对"暂时控制"是不纳入合并范围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对"子公司会因其经营活动不同于集团的其他企业而被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的规定等等.最后,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需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进行重新认定的情况"、"合并特定目的实体的规范"、"非同质排除的改进"、"暂时控制"等几个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挤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报表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尤其应满足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需要。然而.我国当前某些税务处理及会计报表反映税务信息的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矛盾。我国现行增值税是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运用税收抵扣原则计算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并采用价税分离模式核算,这更多的体现了税法的要求,但却存在不少缺陷,与会计准则存在相悖之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通过研究我国日前增值税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而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美光 《经贸实践》2005,(10):51-52
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九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一号——会计报表审计》第七条都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承诺。”  相似文献   

16.
白杨 《时代经贸》2011,(20):161-161
尽管有一些调查研究提出股利政策中的现金流不确定的重要性,但是其重要性的受关注程度仍然很低。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2009年-2010年深市和沪市数据为研究对泵,证明了现金流不确定是研究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现金流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政策有重要的影响,不确定越太,公司越倾向于不支付现金股利和支付更少量的数额。  相似文献   

17.
李瑶 《时代经贸》2012,(24):240-241
会计报表附注是企业为了让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内容有更明确的认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而对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做出的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企业简介、会计政策、项目注释、分行业情况以及重要事项披露等几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尧 《经济论坛》2007,(6):131-133
1.稳健性原则的涵义。稳健性原则,也称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审慎反映,以保证充分顾及企业经营中所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避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根据不足的乐观。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稳健原则要求当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根本不提供表外信息,即使提供也很粗略,内容显得狭窄、简单,表外信息的重要性已被忽视。我国证监会于1993年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及《实施细则》对表外信息进行了规范。其主体结构可归纳为六个方面:即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会计报表附注(含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重要事项提示等):财务状况说明书: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