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扬州市努力强化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9年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亏损5728万元,未突破省下达的控亏指标,比去年同期减亏2.2亿元。深入实际,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粮食近年来一直处于买方市场,价格竞争激烈,销售难度大。而造成购销企业销售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目前情况下粮食商品供大于求;二是粮食已由购销企业垄断经营变为多渠道经营,而现行财务运行机制却不健全。我市所属5个县(市)的粮食购销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财务运行机制的新路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统一核算,分计盈亏”,二足“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我们在深入实际,  相似文献   

2.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完善,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开始加快.青海作为粮食主销区,省政府决定于2002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放粮食的收购、价格和市场,逐步实行购销市场化.笔者结合曾经粮食工作的实践,就海西地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今年作出了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规定“一取消两放开”的粮食购销政策,这对各地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疑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应对粮食放开后的新变化,大田种植结构到底怎么调,干部群众对此有何想法,这是各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诸暨市为此近日组织对该市十多个镇乡和农业、粮食等部门作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政策趋于弱化、竞争不断加强的现实,使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是谁动了粮企市场这块奶酪?面对这一疑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和理智应对新的市场形势下,外界和自身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定好位,谋生存,起好步,求发展。新形势下粮食收储企业面临的问题市场主体变多粮食市场放开后,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经工商登记,都可以直接从事粮食经营,实行公平有序竞争。这就是说,国有粮食企业垄断购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粮食购销市场必将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2002年末洪江市注册登记的私营粮食企业、个体加工经营户达1…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文章分析了目前粮食储备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粮食顺价成本计算方法问题 粮食顺价销售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经营能否做到顺价销售,是粮食购销企业遏制亏损,不再发生新的财务挂账,保证敞开收购,实现扭亏为盈的重中之重,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谓顺价销售,就是粮食销售定价要以购进价为基础,加必要的费用和合理  相似文献   

7.
莎莎 《西部大开发》2009,(9):116-117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面积1153平方公里,人口33.7万,耕地面积43.6万亩,粮食年产量10.68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11亿元。2005年粮改前,彬县有粮食企业15户,其中粮食购销企业12户,附营企业3户,在册职工570名。通过粮食改革,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国有独资粮食购销企业4户,租赁经营网点8个,附营企业1个,干部职工共165名;粮食购销企业资产总额28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68万元,企业年经营量约8万吨。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取向已经确定,原有的粮食购销服务体系和粮食经营机制正在发生变化,粮食收购由计划向“订单”转变,服务方式由产后向产前、产中、产后转变:企业组织结构由单一分割的购、销、调、存、加向科工贸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行业经济结构由单一国有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舒畅 《湖南经济》2001,(9):40-41
一、现实背景一宏观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企业搞活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实行以粮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战略性调整,调优了品种,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调减了面积,促进了产销的基本平衡,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2粮棉市场进一步放开,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加,经营渠道拓宽,标志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一粮食购销市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将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购销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前会有明显的减少,随着非保护价粮食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粮食定购任务,一时,对于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放开粮食生产和经营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有人认为,农田的弃耕抛荒及税费征收难度加大等问题也相应会浮出水面。本文从5个方面提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粮食企业在粮食经营上,代行政府职能,靠国家补贴过日子,企业的职能已经严重蜕化,变成了政府的附庸。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价格逐步理顺后,国营粮食企业的平价粮油经营优势将逐渐消失,面临着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加之粮食企业背着长期亏损挂帐的沉重包袱,使国营粮食企业已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粮食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最值得关切的问题。本文就转换粮食经营机制,深化粮食企业改革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粮食购销“双轨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双轨制”是目前我国粮食购销形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陈加元 《浙江经济》1997,(11):44-47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全党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农业的首要问题是粮食问题。这几年,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为整个宏观经济成功的“软着陆”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经营十分困难,给财政、金融和粮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亏损压力。认识新变化,分析新矛盾,采取新对策,进一步实行粮食工作的战略性转变,这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高院近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司法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各级法院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申请破产、改制以及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等司法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92—1993年各地相继放开粮食购销,原有粮食购销体系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去年年底的粮价波动使决策部门对建立一个怎样的粮食购销体系十分关切,建立一个以供求总量平衡为基础的市场化购销体系已势在必然。 国家首先要保证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根据我国国情,国家对粮食市  相似文献   

16.
把握粮食市场化改革与粮食安全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作为已经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福建省,其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本旨在强调要在把握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与粮食安全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考虑粮食安全战略,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与结构,必须来一个战略性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有可能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由此决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达到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宏观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四年经济改革,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价格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购销同价,为粮食生产、流通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八五"后三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粮价改革步伐,尽快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加速粮食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永丰县沿陂乡有一番热闹景象,全乡100多个农产品购销联合体和300多名农产品贩运者走南闯北,十分活跃。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已完全解决,其他农副产品也销势旺盛,形成了流通活、生产兴的格局。1992年,全乡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农民仅从推销粮食和生猪这两项经营中,就  相似文献   

20.
改革粮食购销体制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来耀勤,杨新科1993年4月1日起,甘肃推出了"稳购放销"的粮改措施。所谓"稳购放销",即保留粮食合同定购,放开粮食销售。这一措施出台后,对全省的粮食购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