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商》2015,(23)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问政的四个方面来界定其内涵。与网络问政相似或者相关的概念有很多,例如网络舆情、网络政治参与、电子政务等,本文通过将网络问政与这些相似概念进行比较,以加深对网络问政的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微博时代,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纷纷开通政务微博,与网友亲切互动.但开通政务微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政务微博风声水起,有的却逐渐销声匿迹.产生这种境况的原因即在于对政务微博这个新生事物没有很好的规范.只有使政务微博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微博问政才能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3.
有外地媒体人在微博上说,武汉电视问政,最难的是武汉媒体人。他有个比喻未必恰当:“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下,要对屋主指手画脚。”他后面的看法我深以为是:问政本地远比异地监督要难,更需要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尺度。3年电视问政,充分证实武汉媒体人相当有专业水准和实力。  相似文献   

4.
黄超 《现代商业》2012,(24):171-172
微博问政以便捷、快速、互动性强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形式加快了人民大众参与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微博问政实施过程中也突显出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微博特点及微博问政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浙江省政府微博问政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完善微博问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齐继东  陈旭 《中国报业》2014,(24):74-75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问政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互联网具有两面性,网络问政也有其利弊,在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新机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如何合理规范、积极引导网络问政,探讨如何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合理完善,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网络问政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军汉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160-160,162
在当今中国,网络问政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其积极作用概括地讲主要有了解民意、问“需”于民;汇聚民智、问“计”于民;民主监督、问“察”于民。在推动“网络问政”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局限也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促进“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新型网络问政方式运用的利弊分析网络问政,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除信访渠道外的沟通桥梁,已成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地方政府执政新风。各地实施网络问政以来,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及时处理了积压在基层的一些信访难题,带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网络问政也存在着如下弊端:一是网络问政部分投诉诉求不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视问政这种形式出现在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电视节目,电视问政既是官民互动的重要平台,也是纪委问责的一个渠道,因而获得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随着电视问政的不断发展,一些观众对于电视问政的态度却在发生变化。不久前,武汉市举行的一场电视问政,观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满意率仅为29%,由此引发网络讨论。  相似文献   

9.
《商》2015,(26)
基于新媒体的变迁,微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直接推动了以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载体的网络问政的发展。微博问政兴起至今,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沟通方面彰显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微信等其他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微博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移。微博问政是否会随着微博用户的减少而走向衰落?本文试从这一问题着手,通过对微博问政现状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微博问政的价值与局限,进而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促进微博问政长效、理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     
胡泳 《商务周刊》2010,(17):94-94
在2010年"两会"期间,"网络问政"一词见诸报端的频率颇高,甚至还出现了新词"微博问政"——据报道有40位代表、委员开通人民微博,20位人大代表和27位政协委员开通新浪微博。"微博问政"还被总结出四个特征:代表委员履行职责的新途径、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新形态、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新闻记者采访互动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延伸和全新方式,既可以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有利于政府、公众的互动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也可以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带来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面对种类繁多的微博问政,有必要充分认识其有利于提政府治理国家的积极作用,通过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提升网民素质,约束传媒行业等方面努力探索引领微博问政的良好方式和科学路径,同时也应该关注微博问政可能带来的风险,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加强防范,将微博问政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博凭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便捷性,迅速成为新宠.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博问政的兴起,为民意表达和公民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在惩治腐败、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微博问政也存在“片面性”“虚假性”“攻击性”“情绪化”“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我国微博问政的研究,解决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规范微博问政之策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安倩颖 《现代商业》2011,(36):176-17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微博作为近两年网络为政的新兴平台,其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以及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传播力上,都彰显了其优势。本研究以微博问政为题,通过对微博问政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微博在网络问政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以及对微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连志成 《中国报业》2012,(24):68-69
网络问政一是要"问政",二是要"监督",将两者有效的融合,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与新闻媒体紧密配合,共同打造。温州日报瓯网从2010年开始探索建设网络问政平台,经过两年的不断积累、总结、完善,逐渐摸索出一条可融合双方,又可被网民所接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杨 《中国报业》2014,(10):9-10
新时期,随着网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以及网络问政平台的不断完善,网络公民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表达意见、参与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显现。而"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政治参与"等与"网络问政"相近概念在现实中的无序使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网络问政"的主体以及内涵,并厘清与之混用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6.
王萌  刘邦凡 《电子商务》2014,(11):52-5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利用"微博问政"成为党政机关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新的平台。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从纵向综述了"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即经历了萌芽使时期、初步发展时期以及快速发展时期,并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时期。并且从横向上综述了"微博问政"的研究内容,并对国内"微博问政"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赵帅 《中国报业》2022,(21):78-79
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而媒体是强化政府行政效能公开化的有力抓手,电视问政节目成为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诸多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电视问政节目得到解决,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本文分析电视问政节目在地方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优化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家昌 《商》2013,(19):129-129,115
本文以《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等相关的政务微博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微博问政之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腾飞 《中国市场》2011,(27):115-116
赛博空间中运行的网络问政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网络问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参与机制,以更好的引导公民积极有序的参与成为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网络问政帮助促成公民有序参与机制的成功转变,成为新时期政府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微博时代”的来临,正确进行“网络问政”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的必修课,是否善于用理性的态度倾听网络民意、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与交流,成为考量领导干部智慧与能力的一项新指标。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切实提高自己的网络问政意识和网络问政能力,学习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成华区委党校组成课题组,采用问卷、参观走访和座谈交流等方法,真实了解基层干部的网络问政现状,系统分析领导干部对“微博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