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商品使用价值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生强 《财经问题研究》2000,13(1):77-77,F003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 提出商品使用价值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使用价值对价值的决定有多方面影响, 研究这种影响作用对提高我国商品质量, 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中,对使用价值应给予应有的注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这段话的误解,认为研究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从而在研究生产关系的过程中,放松了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必要的考察和分析。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商品是为交换的劳动生产物。因此,不仅价值体现着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且作为商品因素之一的使用价值也处于社会联系之中,从它的创造到它在消费中的实现,其运动的全过程都体现着商品经济关系的特点,它和价值运动过程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3.
<正> 杨百揆同志的《商业部门职工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一文(《经济研究》1980年第4期,下简称《杨文》),读后甚有启发。但其中认为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增加其使用价值这一观点(见第37页,下引该文均见此页),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是不会增加其使用价值的。《杨文》在论述了商业部门职工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因而也创造价值后,引用了《资本论》中的两段话:“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接着,《杨文》作出了如下结论:“由此可见,在物品上付出劳动仅增加其价值而不增加其使用价值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运输算作生产,不仅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高级的科学范畴都是辩证统一的范畴,马克思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这样的高级科学范畴,是辨证统一的经济范畴;证明了社会总价值量与总使用价值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的统一;证明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由一个拉格朗日系数"社会价值—使用价值系数"联结和统一。价值与使用价值量统一性的证明,推进了马克思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理论的发展,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财富生产中的人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即劳动的社会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商品具有知识产品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区别于非商品性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赋予使用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生命周期决定其价值转移与补偿周期;原创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由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复制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原创性知识商品价值摊销额与生产复制品时新增价值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数据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数据商品被包含在数字商品内部,是数字商品的一部分。数据商品和受众商品是两种不同的商品,尤其是在使用价值和价值方面是不同的,有必要对二者作出区分。在数据商品的三个生产阶段,其价值构成的不同要素对其价值形成发挥不同作用。生产数据商品的生产资料进行价值转移,雇佣劳动和非雇佣劳动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雇佣劳动的价值增殖过程是由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员工生产互联网产品或直接生产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组成的,非雇佣劳动的价值增殖则主要存在于普通网络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使用数字产品时产生数据的过程。只有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数据的商品性质、了解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激活数据资源价值、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商品使用价值被认为“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研究》1980年11期曾发表过我对这种观点的质疑浅见。根据我对马克思观点的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它本身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的自然属性,即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是其与一切物的共性;而它的社会属性,即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其有别于一般物的使用价值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无形资产是商品,商品应该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但无形资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与其它宝物商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无形资产又是资产的一种,资产作为生产要素,一定要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与有形资产明显不同,具有特殊性。本文就是从其特殊性分析中,寻找其本质,为无形资产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莉雅 《经济师》1997,(3):55-55,84
论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应莉雅信息是一种商品。因为它象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的生产有成本,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有市场。但信息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特殊性。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如前所述,信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能力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经典的商品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市场交换的角度研究企业作为商品所具有的特殊属性,研究企业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了企业的商品二重性、企业使用价值概念的异化和同化、企业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在本质上的统一性、企业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在形式上的同一性等观点,并以这些观点为核心构建了企业能力价值论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限制,马克思没有自觉地分解使用价值概念。延伸《资本论》的内在逻辑,可以完善商品元素的分析结构。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引进了效用与需求的概念,进而导致了需求二重性的发现,导致了商品元素对称结构的设置;对称的规则又导致“资源二重性”代替了劳动二重性”。《资本论》严格的逻辑演绎最终证明了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蔡涛 《经济师》2002,(12):28-28
商品的审美价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商品本身的价值构成及市场经济效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小怡 《开放时代》2001,1(10):84-88
正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的生产也是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既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参与了商品的生产,也就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具有稀缺性,因而都是某些人的所有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要想获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向其所有者购买,为此支付的代价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因此,价值的生产要素成为某些人的所有物是按要素分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按照“有效产品”的概念组织生产、支持生产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产的商品仍然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商品的价值量仍然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自然亦仍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商品生产正常运行的实现条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价值实现和使用价值实现的统一中,引出“有效产品”的概念。“有效产品”的内涵是:第一,质量合格,具有使用价值。这是从物的自然属性来讲商品的有用性。第二,品种、规格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商品的有用性。第三,成本、价格合理,具有竞争能力。这是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讲商品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只有发展了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它只是量的差别,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但劳动价值论可以正确说明这个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从商品"二因素"到商品"二重性"之间的经济学术语转换体现了马克思实现理论批判的内在逻辑。其中,商品"二因素"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二重性"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二重性学说并没有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得到"明确表述",也没有随着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而"终结",更不是将实物财富与价值财富"截然加以分裂"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三个层面考察了《资本论》中劳动力价值的概念体系.通过重新梳理和深入思考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代际问题和教育观点,对劳动力价值相关理论的不足和内在诉求有了更新的认识.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尝试提出"劳动者商品"概念,认为劳动是"劳动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则是"劳动者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1980年第11期发表的王干一同志的《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读后颇有启发,但对该文论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都是历史范畴,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概括为经济活动和决策后果的不确定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风险经济最深刻的根源,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内在矛盾性所决定的。商品天生就是带着风险来到世间的,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风险的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并且从局部扩展到全局。 在马克思看来,正是价值形态的发展,使得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以外化,表现为商品总是“恋爱”着货币,但是爱情的道路又是很不平坦的,往往要通过“惊险的跳跃”才能使“恋爱”成功。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所讲的第  相似文献   

20.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