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转换公司债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实施办法》的出台,许多上市公司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新的融资方式极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另一种普遍的再融资渠道。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CB)定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由于市场发展历史只有十多年,市场成熟程度尚低,投资对可转债这一新兴事物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定价问题就显得更为艰难。本着眼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转债定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侯泽舟 《新理财》2013,(9):38-39
可转债的合理定价是债券成功发行的关键,对其隐含的标的股票看涨期权价值衡量主要有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两种方法。近年来,可转债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大发展,两种可转债定价模型在中国可转债市场定价的适用性研究不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都应得到投资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国内可转债市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可转债条款的设计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为可转债投资带来了不同的债券投资回报预期与转股预期,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发行的可转债的市场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入手,提出了评估可转换债券的思路,即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应由纯债券价值及期权价值共同构成,在评估期权价值时,引入国际公认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并对该模型在我国使用的前提条件、限制因素以及计算结果的调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描绘可转换债券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虽然日前可转换债券修改条款进行得如火如荼,投资对可转换债券的需求非常火爆,但从金融工具本身来看,中国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将走向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6.
或有可转换债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简称Coco Bonds)是一种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工具的双重特性,可在特定的触发条件下转换为股权。Coco Bonds具有强大的危机救助功效,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问题,可减少政府对危机企业的大规模救助。此外,Coco Bonds对公司治理还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等。鉴于Coco Bonds的独特性以及对于  相似文献   

7.
从价格敏感性看可转债的条款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海  郑振龙 《银行家》2004,(11):129-132
可转换债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金融产品,除了一般的债权之外,它还包含着很多的期权。而且这些期权大都是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期权,难以用简单的期权定价公式进行定价,而只能使用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可转债定价问题时考虑转股价修正条款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各可转债纷纷调低转股价,转股价修正条款给予投资者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基于AFV模型,本文建立了包含转股价修正条款的定价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9.
欧美的可转债市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转换债券具有筹集资金和回避风险双重功能,在欧美市场上不断创新,取得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匮乏、金融创新困难等问题,可转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可转债作为一种衍生证券,同时集中了股票、债券和期权三者的特性,如何对其定价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可结合我国可转债的特点,基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构建我国可转债的定价方程,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公司债在公司股权激励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经验也证明可转债完全可以成为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的未定权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复制技术的思想,根据无套利原则,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分析了最优转换条件,以及在该最优转换策略下,为不可赎回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分析了最优赎回条件,以及在该最优赎回策略下,为可赎回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  相似文献   

13.
在将债务区分为直接债和间接债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债权人对于公司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与直接债的软约束特质不同,作为间接债的可转换债券因其硬约束特质,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掠夺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和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进而提高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Firms do not historically call their convertible bonds as soon as conversion can be forced. A number of explanations for the delay rely on the size of the dividends that bondholders forgo so long as they do not convert. We investigate an important change in convertible security design, namely, dividend protection of convertible bond issues. Dividend protection means that the conversion value of the convertible bond is unaffected by dividend payments and thus dividend‐related rationales for call delay become moot. We document that call delay is near zero for dividend‐protected convertible bonds.  相似文献   

15.
国外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可转债的发展阶段 可转债最早兴起于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 一、美国市场 19世纪末,美国铁路公司和电话公司开始利用可转债融资,可转债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开始流行。美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借用备兑证思路,分拆可转换债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创新,分拆成为标准的企业债券和权证,可以让承销商、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等市场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能够从中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18.
引入信用风险的传统可转债定价理论主要是运用有限差分方程和二叉树模型,本文则尝试将信用风险转移矩阵引入可转债信用风险的测量,进而结合美式期权估算方法以万科转债为例对可转债的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Theoretical analysis implies that optimal call policy would be to call the bonds as soon as the conversion value equals the call price. Empirical studies, however, report that firms appear to systematically delay the cal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value and the call price is large at the time of the call. This study examines convertible bond calls between 1977 and 1993, with a view to explain the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value and the call-price at the time of the call. A large majority of the firms calling the bonds have cash-flow incentive to call the bonds in that the after-tax interest payments are higher than the dividends on the converted shares. The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value and the call pric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 Evidence seems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risk aversion and fear of potential financial distress may explain the large difference at the time of call between the conversion value and the call p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