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科技信息》2006,(1):I0001-I0001
2005年12月28日,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南京揭牌,这标志着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目前,全省共建成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大型科学食品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江苏省‘三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07,(5):I0001-I0001
<正> 为了推出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发挥平台对全省科技创新的支撑与服务作用,2007年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以实施"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宣传与推广,进一步扩大全社会的共知、共享,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推动区域信息资源建设,带动全省科技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中心10家共建单位以及市县的联合行动,为全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园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进一步做好信息保障;通过本次行动,把平台的文献信息服务推广到政  相似文献   

3.
平台介绍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04年启动建设的江苏省四大科技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之一,也是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的科技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平台。“中心”集成了全省科技、文化、教育三大系统所属的十家单位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长三角区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合作,以共知共享共建的方式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联合向仝省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技信息》2009,(8):F0002-F0002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04年启动建设的江苏省四大科技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之一,也是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的科技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平台。“中心”集成了全省科技、文化、教育三大系统所属的十家单位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长三角区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合作,以共知共享共建的方式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联合向全省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公共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全省科技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服务于无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2008年5月初,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与无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签署了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与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创新园区,以服务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信息及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文章总结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下一阶段建设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为加强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江苏省九三学社与江苏省政协科技委员会联合,于2006年6月28日至7月1日赴苏州、镇江、泰州等市就"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江苏省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江苏省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江苏船舶先进技术制造中心"等科技公共平台。并在南京对"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等科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科技、教育、文化三大系统联合建设的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于2007年6月29目通过验收。通过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的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分析,以及对江苏省科技创新对信息需求的分析,强调了"平台"作为江苏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实施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设实践,并提出下一步平台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科技信息》2007,(9):I0004-I0004
<正> 8月28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苏州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省科技厅、苏州市科技局、省科技情报所以及部分直辖市科技情报所、苏州开发园区等单位的领导、代表出席了挂牌仪式。"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已建设成省级一流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国内省级区域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科技、教育、文化三大系统主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共建。为了进一步发挥"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科技创新中的信息支撑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科技发展,2007年7月省科技情报所与苏州市签订了"信息资源共享共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推出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发挥平台对全省科技创新的支撑与服务作用,2007年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以实施"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宣传与推广,进一步扩大全社会的共知、共享,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推动区域信息资源建设,带动全省科技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中心10家共建单位以及市县的联合行动,为全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园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进一步做好信息保障:通过本次行动,把平台的文献信息服务推广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用户。"服务行动计划"由以下三组行动构成:  相似文献   

12.
《江苏科技信息》2006,(4):F0003-F0003
科技基础平台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科技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结合江苏实际,为对接国家科技平台建设规划,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004年我省发布《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实施: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满足江苏省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而建设的全省公共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平台,是国家创新平台的组成部分,是江苏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条件与支撑。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3年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专项中,一批新成员更加引人注目——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首批平台网络仅有5家,分别是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江苏省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网络、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网络、江苏省优生优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总经费9470万元,其中省拨款4100万元。2013年,为了更好地整合平台资源、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江苏省秉承平台建设"求精不求多"的理念,面向市场需求,创造性地启动平台网络建设,首批5家平台网络主要针对科技创新过程中公共服务领域的咨询、培训、知识产权、文献支撑,以及民生领域中的优生优育民生建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江苏省近年来重点建设的一类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江苏省近年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梳理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并对其建设框架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尹倩 《江苏科技信息》2023,(11):26-29+43
随着我国步入科技伦理治理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各项防控科技伦理风险、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的新举措逐渐落地,科技伦理治理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从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监管机制建设、科普宣贯等方面分析江苏省科技伦理治理现状,进一步论证了建设江苏省科技伦理监管服务平台的必要性,随后从工作目标、业务分析、平台功能3个方面提出了江苏省科技伦理监管服务平台的整体设计构想,为科技伦理专家库建设、科技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信息备案、伦理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业公共服务是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作为国内最早构建的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立足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三大类子平台的架构,从创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投融资以及专业技术手段支持、技术设施供给和专业人才培养等角度,满足中小企业成长的共性和个性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围绕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信息服务需求,江苏省科技厅联合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推出"江苏省农业科技110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以全新的服务模式,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更好更快捷地为全省"三农"服务。自2005年试点以来,依托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建立了省级农技110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11,(8):28-37
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始于2005年,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就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近日举行的"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论坛"透露,宁波已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咨询、科技创新、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和服务业,推动科技和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筑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