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完善征地补偿办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对征收农地的补偿作了新的规定。对于这一问题,应当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读?现提出浅见以供探讨。国家对于失地农民应当如何进行补偿,在我国理论界历来有两大派观点。其中一派的观点是,农地转非后形成的非农地市价,应当归农民所得;农民获得非农地的市价,表明农民拥有农地的开发权。如果农民只能得到农地价格,便意味着对于农民应当拥有的土地开发权的剥夺。而另一派的观点则是,农地转变为非农地后所形成的土地增值,并非农民对土地进行加工的结果,而是由整个社会(含…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农地确权),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这项改革社会关注度高、牵扯面广,不仅是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保障,还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前提。从实践层面看,农地确权不仅有利于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等财产功能,还能够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些重大意义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农地确权工作  相似文献   

3.
农地"三权分置"是继农地"两权分离"之后的又一大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以此为基点,文章对农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民增收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理论上农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民增收是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的两端连接着农地流出农户与农地流入农户,农地的流出农户通过农地流出与非农就业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地的流入农户通过农地流入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农地"三权分置"实践并没有达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目标,农地所有权的长久不变具有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率的作用,但不具有增收作用,农地承包权的长久稳定只具有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作用,农地经营权的活化只具有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作用。国家在将农地产权让渡给农民的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农民的自我权利配置能力,比如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70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经历了农民私有(1949-1958年)、基于"一大二公"理念的农民公有(1958-1978年)和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民集体所有(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在70年的农地关系调整中起作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则是它的起点和关键。它是贫困倒逼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分配制度创新与农民自主权的释放。新时代承包地 "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离"和农村生产要素"三变改革"是新时期农地关系的创新,表征了"大包干"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强调农地社保的"乡土养老话语"与强调土地流转的"社保养老话语"对农民养老与农地制度改革关系争论激烈.本文以河南省L村一组为田野案例,以动态嵌入为分析框架,审视农民养老与农地制度关系问题,考察当下养老议题中老年农民、农地制度、市场及三代家庭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性增强的同时,老人种地行为更深度地嵌入"渐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评估现行农地政策对农地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央政府抑制农地调整的努力一致,中国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的频率均呈现出由逐渐上升到显著上升再到迅速下降的变动特性。中央严格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农地的频繁调整,特别是抑制了农地的大调整。此外,农地调整还受到土地承包期、资源禀赋、农地价值以及农民收入等的影响。为此,要减少农地调整带来的效率损失,不仅要继续实施承包期内禁止农地调整的政策规定,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要赋予农民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对基层政府和村干部的政策教育、强化监管和监督,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为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本文对农地退出中退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利益结构以及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从农民、集体、国家三个层面构建了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利益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农民利益保护机制、集体利益保持机制、国家利益保障机制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8.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9.
在剖析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六大对策建议:农地确权颁证,因地制宜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完善农地产权治理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和农地流转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家庭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初衷是为使农民获得稳定使用土地的权利,防止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的耕作方式,加大对土地的投资,提高土地的耕作质量.从而保护土地资源不受破坏,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有几个关节点需要认定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的地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嘉兴市分行(以下简称"嘉兴市分行")以"红船精神"为指引,积极服务嘉兴经济发展,围绕土地做文章,创新推广农地模式,全力服务"藏粮于地",全面激活土地资源要素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最有效的抓手和最直接的切入点,全力将农地信贷业务打造成支农拳头产品,推广应用"土地整治+"业务...  相似文献   

13.
"换地"之虞     
何为"换地" 近期,济南督察局在对某县级市开展例行督察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在对这个市2007年11月~2008年4月的卫片监测时段内的变化图斑逐一进行内、外业核查时发现,有8个图斑对应的宗地应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且未履行现行审批制度规定的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程序,就被建设项目占用了.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农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整办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土地整理主要有三种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式,权属调整中存在农地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参与不足和有关单位参与不够等问题.研究结论:土地整理中应落实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民充分参与权属调整决策,完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并科学地进行整理前后的农地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农地发展权收益缺失,原因在于农民缺乏主体性,没有同国家和大资本博弈的实力。通过农地股份合作的组织模式,可以使农民依托组织的力量,增加农民追加农地投资使农地升值的能力,增加实现土地发展权(增值)收益在农民中分配的可能性。从而,打破由国家或大资本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追加投资形成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垄断局面,改变城乡资源格局不均衡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务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农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但在流转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证农民长久生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紧迫,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业已成为危及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诱因。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既面临着"保发展"与"保权益"的政策权衡、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导致农民土地权能残缺等制度困境,也面临着个体农民维权能力弱化和无序化的现实困境。现有制度存续状态下,建立农地流转的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地流转的增值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协调与诉求机制是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一)对农地流转的趋势和意义认识不清 目前,在农地流转问题上有两种模糊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农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大有益处,应加快推进.表现为,个别地方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不顾客观实际,把政策引导变为行政干预,强迫农民流转农地,甚至随意变更或撤销农户的承包合同,损害农民利益.有的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更多地招商引资,借农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并强迫农民长时间、低价出让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是未来"三农"问题的着力点。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保护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要求健全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农地征收制度中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不断充实和完善系统的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下,要想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土地使用权层面力促其自由流转.因此"土地流转"就当然地成为了"新土改"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