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宏观调控的加强和优化有赖于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增强。国有经济应当进入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相应地退出那些容易暴露其弱点的领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还需进行多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2.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性质和起源,从宏观调控角度提出了一个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理论框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余静 《开放时代》2001,(6):68-7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怎样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一直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备受人们关注。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国有企业曾经尝试探索了多种改革方案,从实施放权让利、利改税、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等等,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中前进。伴随着企业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入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思路开始出现新的突破。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搞好国有…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1,(6):3-6,18
党中央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这是一条极其重要和十分正确的战略方针,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经组成部分,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进展,辽宁作为国有经济相对集中的省份,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完成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保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外国投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左 《经济纵横》2000,(2):42-46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国有经济布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并且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进入2 0世纪 90年代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进入了攻坚阶段。与此同时 ,外国投资对华战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由此着手 ,分析了中观层面——产业市场结构、微观层面——股权变化以及外国投资中的跨国公司与政府政策间的博弈等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中的外国投资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学术界就国有经济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同志主张优进劣退,而流行观点则要求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虽然国务院领导同志已经表态“国退民进”不符合中央的方针,千万不能刮这个风,但理论上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学术界的分歧,涉及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流行观点之所以主张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就是因为它认为国有经济难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认为,我们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把国有经济转变为新型的市场经济,从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是优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决不能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解为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也不能理解为中央"进"、地方"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从发展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还将继续发展,作用还会进一步发挥,但无论怎样,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9.
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不仅是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呢?首先应就国有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进行科学的界定;其次是国有经济需要进入的领域应以新建国有企业、并购和直接注资等三种方式进行调整和加快发展;再次就是要建立起国有经济“进入退出”的市场化微观基础-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强大的资本市场融资、转制和资产重组功能;第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规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是关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要想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应该首先清楚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深刻认识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对如何深化中国国有经济实现战略调整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挑战国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向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转化,而且还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推进整体化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令人担忧.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观,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系统、动力系统、支撑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和目标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和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在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的战略薪酬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松林 《生产力研究》2008,(10):114-116
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创新的背景出发,分析国有企业面临的来自竞争者、高薪行业和自身绩效瓶颈的挑战,提出战略薪酬的指导思想,并在技术层面上,就战略分析、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薪酬调查与预算、胜任力评价和绩效评价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
国有经济是一种国家现象,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成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有经济功能、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治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国企改革与地方政府关系五个方面对国有经济改革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为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解决法律滞后、市场准入、融资难、政府干预等外部问题。对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提高经营管理与决策水平、重视技术进步、关注企业文化变迁、构筑信用体系。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赖于外部约束的放松和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跃东  江玉兰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23-126,139
国有企业改革非常重视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但是,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核心能力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竞争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战略性上存在的问题,更是阻碍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转化为组织绩效。因此,运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解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并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yHumanResourcesManagement,简称SHRM)简单而言就是系统地将人与企业联系起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具体实践,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国有企业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并深入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的职能,研究国有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能的模式,进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标准研究,并建立了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与改革开放之初东南沿海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比,西部地区未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具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不仅会给西部地区未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带来更多的挑战和问题,而且也会给西部地区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以及自身的客观实际,确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