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党政关系,是新时期的时代要求,是国企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红 《科学决策》2008,(10):41-4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在高校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以个人、知识、制度、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致力予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与教学的关系;实施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与制度的关系;建设人性化的校园,构建和谐的师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红 《科学决策》2008,(9):38-39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在高校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以个人、知识、制度、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与教学的关系;实施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与制度的关系;建设人性化的校园,构建和谐的师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万洲 《改革与战略》2005,(12):156-158
通过理论分析,在宏观上得出免征额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微观上得出免征额与个人收支均衡之间的关系。阐述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确定如何达到一个社会和谐点,就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多少才是符合民心,符合其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功能,能发挥其社会公平效应,使个人和国家都在其现有条件下达到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永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对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要从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上保障这一系统而又复杂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樊欣 《黑河学刊》2007,32(6):55-57
党的和谐是指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党的组织之间,紧密团结,相互信任支持,思想行动统一协调,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组织状态。从党的和谐建设视角,审视苏共74年的执政史,苏共在斯大林及其以后的领导人执政期间,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列主义政党建设的原理,造成"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与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和谐;党政关系严重变形,造成党政不和谐;不允许党内持不同意见者,使党内不和谐扩大到社会不和谐;特权党的蜕变,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不和谐,"形成了一种异化于社会的力量,最终导致改旗易帜。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而作为油田基层单位,如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笔者做一简单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层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基于胜任力特征模型,文章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调查区域,通过事件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构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通用胜任特征模型。瞄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客观剖析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能力胜任要素,试图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探索提升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艳芬 《中国经贸》2012,(24):115-115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的使用者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本着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公平、平等的建立劳动关系,并解决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一个单位是社会的一份子,也可以说整个社会的缩影,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能否稳定发展、职工能否安心工作。因此,构建事业单位的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乡村关系:村委会有话要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丽华 《发展》2005,(6):37-38
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为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农业税的取消为构建和谐乡村关系创造了经济条件,这两大举措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使我国构建和谐乡村关系的进程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使乡村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国乡村社会内部情况极其复杂,改革的成果与和谐乡村关系的构建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作保障。影响乡村关系和谐发展的体制性因素1.压力型体制下的乡镇所处特殊地位的影响在我国,上级政府往往将各项经济、社会和政治任务指标逐一分解下达给下级政府,并与之签订责任书,然…  相似文献   

12.
谭震  张肖肖 《魅力中国》2014,(22):10-10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同时,它对于强化公安职能作用、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警民关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正确解决警民矛盾,和谐警民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警民关系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综合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要素,对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和谐共处。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统筹比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发展制度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文明整体功能优化的表现,而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度文明体现的。人类行为的限制性和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要求制度规范。制度具有减少社会不确定、促进竞争有序化和激励社会分工协作的作用。实现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健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公共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5.
魏莉 《新西部(上)》2013,(11):25-26,3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和谐新疆的若干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新疆和谐所追求的结构和谐,就是要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并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首先,构建和谐新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激活社会要素,使社会充满活力;其次,构建和谐新疆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相统一的社会结构;最后,构建和谐新疆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安定团结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会各主体、各部分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利益关系的协调,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和关键的,是找出我国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不协调的领域,研究导致利益关系失调的根源,并通过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逐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朱斌 《魅力中国》2011,(11):93-93,8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要求。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曾效仿西方国家实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制,最终都被历史所抛弃。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舍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林樟杰 《科学决策》2008,(10):11-12
正确的思想认识,总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能一方面顺应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那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当前需要破除哪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树立哪些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呢?  相似文献   

19.
施斌 《湖北经济管理》2008,(20):112-114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构建与发展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高校与教职工的聘用关系受劳动法律体系的规范与调整。开启了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时代,也对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工会组织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影响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和多方面不利因素,必须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内外部改革力度,加强宏微观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相关机制,推进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城乡社会公平等问题。宝鸡市是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市,结合实际建立了符合西部地区农村现状的养老模式。通过对宝鸡市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