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气候变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气候改善能够显著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在气候变化影响低碳经济的传导路径中,绿色金融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轻微“遮掩效应”;绿色金融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显著。建议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从根源上改善气候环境;相关部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缓解绿色金融“遮掩效应”;各地区加强交流,促进绿色金融产业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使城市低碳发展",它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战略,同时还是发展的一种模式,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它是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绿色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市场的形成,绿色产品的市场将是全球化的,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要进行绿色认证,要有“绿色标志”;有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由,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来限制国际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即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技术创新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商品走向世界市场,为我国产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低碳试点城市作为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6—2019年2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这一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政府治理城市的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我国获取技术溢出效应、提高研发能力以及培养科研人才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海外研发投资也容易造成抢夺人才资源、抑制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等不利的后果。实证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弥补了中国的研发资金缺口,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一个能显著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应积极构建承接跨国公司R&D转移的政策支持体系,帮助我国企业利用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的机会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公众、政府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外在压力。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成本的降低、市场份额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转让收益使企业走出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下,经济发展要和生态、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本文对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绿色低碳城镇化发展要避开的误区和解决的困难,提出了应当从碳交易、碳汇系统、降低减排压力、倡导低碳交通、推动低碳建筑、发挥政府主导六个方面推动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鲜有文献从微观层面客观评价该试点政策的企业生产率效应。研究以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辖区内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果依然有效。此外,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可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途径作用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试点政策的正向影响效果也因企业所有制特征、行业特征、城市特征不同而产生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山东省17地市2001年—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视角,将非期望产出纳入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框架,利用网络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12家钢铁企业2011~2017年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适中且呈上升趋势;钢铁企业各创新子阶段效率变化趋势同步性较强,但不同子阶段的效率值存在差异,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值要高于科技研发效率值;钢铁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进步;钢铁企业科技研发阶段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增长都相对乏力。  相似文献   

12.
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研究也被注入了新的约束条件。在新经济条件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微观作用机制、调控手段及其造成的结果差异成为研究的重点。首先,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过程进行解构。其次,以解构的经济转型过程为基础,提出假设条件,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三条主线,两类技术,三种状态的理论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存量、工资率和排污费率等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启动条件、转型速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考虑中国当前既要稳定经济增长又要控制污染的情境,提出依据经济梯度、充分发挥低碳示范区引领作用并分区施策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本文运用我国2016—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引入数字化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利用面板阈值模型探讨其在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地区数字化水平较低时,研发投入由于无法明确创新类型,增加研发投入并不一定会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当地区数字化水平比较高时,研发投入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因此,要完善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驱动力;同时还要促进数字基础、数字投入、数字素养、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应用五方面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原有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即“未来需求预测——综合期望收益”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安徽省科技创新各环节治理能力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知识研发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主体-环境双驱动型;成果转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资源-环境双驱动型;成果市场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主体-环境双驱动型与协同-环境双驱动型。  相似文献   

16.
绿色切削技术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面向绿色制造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属性,阐述了绿色干切削技术及其特点,并结合实例在刀具设计与机床设计方面就实施绿色干切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它对减少制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施绿色制造、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绿色创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绩效水平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绿色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和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对象多为制造业、重工业等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行业,学界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缺乏对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主体的研究;学者们倾向于分析区域之间的绩效差距,对企业、行业和国际差距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尤其是针对特定行业企业、分区域的绿色创新评价标准研究匮乏;此外,现有研究对整体创新绩效和外部环境因素关注较多,而分阶段创新绩效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偏少。最后,在绿色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可作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各省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自1972年参加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起,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81年至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省市及金融机构也纷纷采取措施,促进绿色金融及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目前来看,吉林省的低碳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在中等.因此有必要从吉林省绿色金融大发展现状出发,与全国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做法,提出加快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低碳物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物联网这一新一轮IT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可以为物流信息化赋予新内涵.根据当今资源战争、节能减排等低碳经济紧迫形势,分析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得出发展低碳物流是理性选择.随后进一步讨论物联网引入物流领域的可行性,由此实现全新的高效低碳物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物联网的低碳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具有"中心—外围"的特征,尽管京津冀三地空间上紧邻,但中心地的创新资源却未有效辐射周边,而呈现孔雀向南飞的"异地转化效应"。同时,缺乏先行先试政策与国家特殊体制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劣势明显,降低河北吸收创新外溢的效率,并影响制造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因此,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是基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产业梯度性与地区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知识外溢、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的试验与探索。文章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面临不足,提出协同创新示范区应在功能定位、创新体系、空间组织、新经济形态四个方面进行前瞻性构建,在政策上建议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加强创新联盟、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