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4):92-94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介凡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58-65
唐代三种不同文化内涵的小说观念共同影响作用着唐代的小说创作。儒家小说观主导着小说的创作思维走向,史家小说观影响着小说创作的外在形式并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文家小说观最终内在地引领着小说走向文学的审美和取得文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3.
薛敏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80-86
庐隐,作为“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体,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创作是那个时代的透镜,对于我们审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以及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庐隐小说的创作风格,从她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概括出她在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庐隐的创作生涯只有十三四年,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她的小说创作风格分别是:前期以《海滨故人》为例,特点是悲哀;中期以《曼丽》为代表,特点是深沉;后期以《火焰》为例,特点是热情。 相似文献
4.
5.
曾庆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38-140
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的兴起以及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演变的过程,是文学创作这个信息系统运动作用的结果。作家必须遵循和掌握文学创作信息系统运动的规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作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喜剧性是解读鲁迅小说创作的关系之一。并分析了这一点长期被鲁迅研究者忽略的原因,提出了喜剧作为鲁迅小说创作独立成分的表现形态及价值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赖彦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42-44
徽州文化对吴组缃及其小说的创作观念、思想内涵、艺术个性等方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殊的地域文化丰富和深化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如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3):92-95
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充满变化,但不变的是她的生命观。本文从王安忆对描写日常生活细节的喜好入手,分析细节背后作者对生命存在形式和意义的看法。认为王安忆笔下的美好生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透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她看到的是生活的智慧、生命的韧性及普通百姓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界小说创作的繁荣,近二十年商界小说创作队伍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必然。各类作者的创作各有特点,各具优势和不足,因此加强各类作者的合作,扬长避短,是商界小说创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孙正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呐喊》、《彷徨》两集中所体现的主要创作艺术在《祝福》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诸如简洁而传神的肖像描写、画眼睛以显示人物的灵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重复的艺术手法、“看/被看”的情节结构模式等鲁迅小说典型的创作艺术在《祝福》中都有体现。《祝福》可以作为考察鲁迅小说创作艺术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1.
瞿华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44-46,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题材小说由于作家价值取向的摇摆与创作中乡土色彩的淡化而去追求故事性,削弱了小说的意蕴。作家应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不但为市场和时代写作,更要为历史和自己的心灵写作,创作出意蕴深广的乡村题材小说。 相似文献
12.
萧红与迟子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忽视、成就突出的作家。她们在文学追求、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上最为接近。她们对故乡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倾心热爱,同时都非常关注底层民众和女性的人生悲剧,善于以清冽或沉重或明净或忧伤的别致笔触,展现东北大地的乡土景观以及独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她们的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挚爱,也体现了女性的灵性、睿智、温情与忧伤,她们具有深厚、宽容、悲天悯人的女性情怀和朴素、关爱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樊林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70-72
从自然主义的人物塑造观、人物塑造形式的多样性、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典型人物的剖析等多重视角评价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中的人物创作,可以整体把握其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美学追求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东北女作家萧红的作品从来都不回避死亡,她通过对死亡的书写,表现对生命的关注,她的作品都超越了现实、时代的层面,对生死做出深入的哲学思考,为人们寻求一条穿越生死的精神出路。这种生命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东北大地上人们"蚊子似的"死生真相的书写,揭示出生命意识的麻木、愚昧;二是对人们生命意识觉醒的欣喜发现和对其觉醒后悲剧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郭民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2-123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和明清后士大夫精神气质与文化心态影响的汪曾祺在屡受磨难、饱经风霜之后.痛苦又无奈地选择了远离社会政治,着力构筑温馨和谐的乌托邦以躲避矛盾和纠纷的道路,但同时其作品中也流露出对人世、人生与人性的关怀和悲悯。其作品中营造的温馨恬静的氛围、至真至纯的人性和民俗、淳朴清新的桃花源境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李宏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348-350
英雄传奇小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类型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轨迹。经过研究,认为英雄传奇小说的生成轨迹起源于上古神话和先秦史传文学,过渡于汉魏小说、唐传奇,积累于宋元话本、元杂剧,最后成熟于明清时期;同时,英雄传奇小说的生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试图论述英雄传奇小说在明清成熟时期之前的生成轨迹及其在生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刘朝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66-167
庐隐作为“五四”时期能够注目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第一位女性作家,注重在自身以外的广大的社会生活中寻找题材,其早期作品针对社会的积弊和现实的黑暗,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无力改变现实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金岚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1,3(2):46-49
荣获第五届茅盾学奖的《长恨歌》通过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描述上海这座城市四十年的历史变迁。王琦瑶是四十年代上海的特征和标志,是旧上海的影子,是王安忆对于旧上海眷恋情怀的依托。这与张爱玲笔下的谷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孙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92-193
迟子建是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以其纯净柔美、坚韧温润的文学品格彰显其个性。迟子建笔下的自然描写极为灵动飘逸,优美流畅,有着独立的生命诉求并可以化解人生苦涩,并能将自然提升到主体的位置,使之不再是背景、象征或观赏物。因此,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主要侧重于温暖、悲悯和忧伤的抒情,并能对悲悯予以宽容和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