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要求,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集团内部固定资产购销活动产生的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并相应调整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及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但在实际编制中企业并没考虑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例:假设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乙公司,销售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以直线法按5年年限进行折旧,净残值为零。假定交易时间为2000年1月1日,为方便计算,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交易当年按12个月进行折旧。按照现行处理方法应该是:2000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该固定资产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抵销。合并抵销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8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同时,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1年12月31日合并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万元;贷: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4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2年1...  相似文献   

2.
(一) 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不变的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应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万元;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产减值准备16万元,累计折旧8万元。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三、累计折旧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核算的分析及建议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在第一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固定资产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减值准备-(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可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收回金额);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计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出两者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数-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文借助例题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 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账面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一、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固定资产现金流量、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从企业长期经营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更新的每一个环节和固定资产使用的结束阶段都无法回避所得税因素的潜在影响如果不紧紧把握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失误。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最为典型和复杂的是不同使用寿命期的旧设备的更新决策分析。例:某公司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为14950元,当前估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每年操作成本为2150元,预计净残值为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为85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操作成本为850元,预计净残值为25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为12%,所得税税率为30%。税法规定该类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原价的10%。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决策分析。传统计算方法如下: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①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150&;#215;(1-30%)&;#215;(P/A,12%,5)=5425.22(元);②年折旧额=14950&;#215;(1-10%)&;#247;6=2242.5(元);③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242.5&;#215;30%...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折旧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当可收回金额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则减值准备应适当转回。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年第7期刊登了申屠新飞同志所著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以下简称《申屠文》),提出了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计算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的减值准备-应补提的折旧,并根据具体情况推算出两个具体的计算公式。笔者认同《申屠文》的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这样计算只有先分清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可收回金额大于还是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净值,才能确定使用哪个公式。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推算出一种计算公式,可直接计算出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具体公式推算如下: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的减值准备-应补提的折旧=(账面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应保留在账面上的减值准备)-(不考虑减值因素应计提的累计折旧-考虑减值因素账面上的累计折旧)=(账面原计提的减值准备-目前账面上应保留的减值准备余额)-[(原值-不考虑减值因素应计提的累计折旧)-(原值-考虑减值因素账面上的累计折旧)]=(原值-不考虑减值因素应计提的累计折旧-目前账面上应保留的减值准备余额)-(原值-考虑减值因素账面上的累计折旧-账...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销处理的相关规定,就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交易的发生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抵销处理的这一新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八项计提”对于减少我国目前企业资产中存在的水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巳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存货期末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价。  相似文献   

9.
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提出,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销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摊销额的差额,无需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在转回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以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可转回计入损益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当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gt;可收回金额&;gt;目前的账面价值时,无形资产存在一定的减值损失,但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小于原来计提的减值准备时,应该对原来的减值准备余额进行调整。例如,2002年年初购入专利一项,价值60万元,摊销年限为6年,2003年年末可收回金额为36万元,2004年年底可收回金额为28万元。按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的方法处理有关数据,见下表(计算过程略)。从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年底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为28万元,与其账面价值27万元的差额为1万元,因此可转回计入损益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1万元。按上述方法处理后,...  相似文献   

10.
田逢春  张兰 《新智慧》2006,(2):57-5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但是,《企业会计制度》又规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的条件,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则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减值因索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常发生固定资产购销业务,即一方将自产产品等出售给集团内其他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正常情况下,购入方要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但也有不计提折旧的情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入的单台设备在规定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一次或分次计入费用,不再计提折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只对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本期以及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的抵销处理进行了规范,而对一次(或分次)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的那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如何抵销处理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2.
周建娥 《新智慧》2005,(11):62-63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年第7期刊登了申屠新飞同志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以下简称《申屠》),提出了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计算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的减值准备-应补提的折旧,并根据具体情况推算出两个具体的计算公式。笔认同《申屠》的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这样计算只有先分清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可收回金额大于还是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净值,才能确定使用哪个公式。笔根据自己的理解,推算出一种计算公式,可直接计算出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  相似文献   

13.
文华  李雅文 《新智慧》2006,(8):30-3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笔在此对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存货跌价准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销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和生 《新智慧》2004,(4A):42-42
《财会月刊》2003年第10期刊登了汤湘希、张敦力同志所《对几个会计实务问题的理解》一(以下简称《汤》)。《汤》提出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时,计算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公式为: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下的累计折旧(或净值)-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下的累计折旧(或净值)。按此计算出的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存在问题、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15.
有关固定资产的计量与会计核算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企业会计准则或制度比较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固定资产的确认强调使用寿命而忽略单位价值;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成本并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外,其后续计量强调公允价值和现值,并充分考虑资产减值等因素。现行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以成本为基础,后续计量以计税基础为依据,而对于所谓的公允价值、现值、资产减值和预计弃置费用等因素是不予承认的。由于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法对资产计量、处理上的不同,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必然会产生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尤其是企业在年中取得固定资产且年末计提了减值准备,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话,后续年度应该如何计提折旧?怎样正确进行纳税调整?对于这些实际问题,不但相关的会计准则没有具体说明,而且比较权威的辅导资料(如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讲解等)也未涉及。  相似文献   

16.
《财会月刊》2001年第8期刊登了李庆德同志的《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时冲抵资本公积准备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李文”)。笔者认为,产生纳税额或抵税额与资产的真实收益或损失不符是由于“李文”作者对《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的理解不正确所致。该文是以1998年颁布的投资准则为基础来说明的。事实上,财政部已于今年年初颁布了新的投资准则,与旧的投资准则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投资准则规定:“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现仍采用“李文”举例:企业将一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账面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投资评估值为85万元,期间计提投资减值准备3万元,股权转让收入为86万元。按照新投资准则规定,投资时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85万元;贷:固定资产80万元,资本公积3.35万元(5&;#215;67%),递延税款1.65万元(5&;#215;33%)。就该项投资来说,从取得之日至处置完毕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万元(86-85),应纳所得税额0.33万元。处置时还应缴纳递延税款1.65万元,合计应纳税额1...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关于执行&;lt;企业会计制度&;gt;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讲解》(以下称《讲解》)中,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减值的处理举有一例:A公司于2002年12月31日编制会计报表时,因某客户B公司(非关联方)2002年度财务状况不好,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对应收该客户的款项1200万元计提了30%的坏账准备。2003年2月5日,B公司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根据法院宣告的破产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报表编报期的表述不符合习惯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将月份和半年度报告均称为中期报告。会计报表的编报期分为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笔者认为,月报、中期报告和年报的表述与时期划分一致,才更直观且易于接受。按习惯中期指会计期间的正中间,将一年一分为二即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结束就是一年的正中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都是月份报表,将1~11月份的报表统称为中期报告不符合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资产负债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单独反映有利有弊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明确提出企业必须计提八项准备。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列示外,其余七项减值准备都作为相关项目的抵减因素被扣除后,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列示各相关项目的净额,即这七项减值准备及其相应项目的原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均不反映,而集中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一张表中反映。这样便于详细了解企业本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转回数及年末余额,同时可以减少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行次。但是这样处理有以下三点不利:1.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的规定,企业将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可能发生资产增值与减值。若投资增值,则将增值额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暂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留待以后股权发生减值时,用作冲抵,或者以后转让或收回投资时,列作“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准则》又明确提到“如果由于市价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金额,首先冲抵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由此可见,只要企业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投资时产生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在会计核算上首先应用于冲抵,其直接后果是产生纳税额或抵税额与该项资产的真实收益或损失不符。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企业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账面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投资评估值为85万元,以后先后经历了股权减值与转让,假定股权减值为3万元,股权转让收人为86万元。从收益情况看,该项固定资产的真实收益应等于6万元(86一80),应纳税额等于 1.98万元(6 x33%),但从财务处理这方面来看,评估增值时,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5万元,处置时其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对安达信、普华永道等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连年亏损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将其股权持有比例降至帮助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曝光,人们意识到目前的会计师事19%,以暂时隐藏该项亏损;而对于盈利状况较好的子公司,务所并不可靠。那么,会计师是如何帮助上市公司造假的?使如股权持有比例在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会寻求机会将其用什么方法才能鉴别上市公司是否造假呢?提高至20%以上。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招术揭秘3.自我调节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年限。对于某些上市公(一)资产造假四招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而固定资产1.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收益。资产转让是上市公司提折旧金额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也较大。上市公司一般将高当期收益的最佳手段,主要是溢价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折旧率确定为一个区间,从而使其在每年折旧金额的确定上产,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以及固定资产等。另外,上市公存在较大弹性。司以不良实物资产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公司,以此来减少该4.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企业各项资产减值不良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从而增加上市公司利润。准备的计提,在实施当年因允许追溯调整而给上市公司将各2.股权投资比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