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做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对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形成新的增长区域意义重大。具体看,应推进老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体制创新和发展转型、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珉 《当代经济》2007,(11S):4-6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已经走出老工业基地最艰难的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中央下发[2003]11号文件,标志着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正式启动,黑龙江省抢抓机遇,加快振兴和发展,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振兴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全省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政策效应和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民营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下功夫。要对民营经济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其创业和发展。以民营经济竞标东北振兴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武 《技术经济》2006,25(11):35-38,67
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的科教优势,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但东三省市场化程度低,国有经济比重高,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将其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新型产业基地,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武 《技术经济》2006,25(12):89-92
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新型产业基地,必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必须巩固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必须实施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玉珍 《经济管理》2006,(15):77-79
东北之所以成为工业基地有它内在的优势因素,“老”工业基地要重振雄风,必须有外来刺激。本文从引进外资角度研究如何发挥优势,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8月17日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区域智力资本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当代财经》2006,(11):80-86
文章提出从区域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东北问题。在对区域智力资本的涵义进行介绍之后,实证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本现状,提出了区域智力资本开发的基本原则,最后从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方面具体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栾珊 《经济视角》2004,(2):34-3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属,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之后,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东西互动,协调发展”的思想,着手开展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工  相似文献   

1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其经济、人口和产业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呈现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递减的特征,形成了沿交通干线"点-轴"辐射的发展模式.同时,计量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向的相互促进作用,而且两者之间表现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群成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群的成长在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密切结合我国老工业基地形成背景、现状特征、发展机制的具体国情,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群的“立地”环境、在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作用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中小企业群的可能生长点,并拟定了未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区位问题及其重构的目标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朱华友  张理华 《经济地理》2006,26(3):383-386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结构问题有:产业空间联系缺乏、区域协作程度低下、企业空间组织结构性缺失等.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产业区位的重构是必然的: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对资源实行空间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重构的目标是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铁西老工业的搬迁和长春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配套产业的建设两个案例的分析,为东北老工业的产业区位重构提供实证指导.最后进一步思考了产业区位重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文章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分析该问题的形成机理,揭示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外部需求变化引起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衰退,通货紧缩、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经济要素流动性差、民间投资主体缺位则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的"空洞"。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与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化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最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地区,几十年来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东北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新中国的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始终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命脉和发展趋势。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宁  丁四保  谢景武 《经济地理》2003,23(2):233-23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就全国而言,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是我国经济结构转换、升级的一般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区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老工业基地除面临制造业升级排斥就业之外,其他产业发育也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势下,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何发挥农村劳动力接收器的作用?文章就此问题以长春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路径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背景经历了五次变化,区域产业结构也相应发生转换.对百年尺度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追踪,总结出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区域主导产业演变的时序特征及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区域产业生成与结构演变的因素,探讨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区的区域演化特征及振兴方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效坡 《经济地理》2004,24(5):700-703
从东北经济区区域演化的时空背景出发,阐析了区域经济的特征和成因,探讨了振兴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