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这将对世界农业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能否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能否保证粮食安全将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基本实现了"用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1%的人口"的奇迹。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到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最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与以往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不同,2011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10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来之不易再次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与全球粮食危机和国际粮食市场吃紧的状态相比,我国显得从容.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粮食需求达到64000万吨,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及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角度看,2011年10月16日是第3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信息是全球饥饿人口有9.25亿,平均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吃不饱肚子.我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和饥饿必将影响和波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杨金丽 《中国经贸》2013,(10):59-60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一大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地区,特别是当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两不三新”发展路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后,河南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再次被社会关注。结合2072年深入粮食行业的实地调研,本文阐述了当前粮食行业经营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旨在深化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实现粮食安全及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和关注粮食的生产、储备和安全问题。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主食的大米,最近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再次给全球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5.
孙华臣  孙瑞琪  张继武 《改革》2023,(6):126-141
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实践,深入分析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背景和理论逻辑,并借助这一准自然实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视角,评估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促进规模化经营和改善要素投入等方式实现,增产效果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设立分支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以来,镇雄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工作目标,扎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总产连续增长,确保云南第一人口大县粮食安全。2011年底,镇雄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镇雄县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  相似文献   

7.
徐永祥 《老区建设》2009,(19):60-61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粮食危机中由粮农组织(AFO)首先提出的,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21世纪世界农业主要将呈现四大特征,首先是以粮食为中心的全球农产品供需矛盾将有所加剧,在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耕地)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过多的人口与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必将加剧,农产品将有可能出现供给短缺的势态,粮食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大议案,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1、背景技术近几年,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许多地方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盲目缩粮扩经,来提高单位面积附加值,挤占粮食种植面积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放弃粮食生产而一味追求经济价值的做法,极有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粮食的基础牢固了,才可能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农业高效了又反过来为粮食安全夯实更坚固的  相似文献   

9.
新华网农业专家19日指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将加重中国农业生产的灾害风险,加剧农业产区生产力失衡,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促进了光合作用,或将提高作物产量;但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及病虫害灾害高发等将抵消有利因素,从而引起粮食产能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稳粮: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是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农业部已经明确.今年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在全国范围内选建2050个1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片。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大基础性战略任务。7月16日,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签约仪式,由4部门组成的国家丰产工程联合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的困局: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保障粮食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目前粮食安全仍面临对外依存度高、农业数据缺失、农民老龄化等多方面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农业和粮食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联合国专门设置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以保障世界各国的粮食供给与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免于饥饿。农业与粮食生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成为科学家和公众议论的焦点。农作物生长、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信息采集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每年国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投入开展农情信息调查。  相似文献   

14.
国家粮食局在今年世界粮食日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五谷者,万民命,国之重宝"。"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们能吃饱肚子,就好办了。"我国人口众多,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20%左右。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所以,粮食安全不要所谓的"饥饿体验",而必须实行"藏粮于土"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之大本,食足为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古训无不说明粮食对一个国家和民生的重要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当年毛泽东就是以这样朴实的语言诠释"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的。毛泽东还说:"什么问题最大七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最大。"1994年一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引起世界性的舆论反响,大多指责其言论是所谓"粮食威胁论"。而在世界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粮食安全,并思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     
《发展》2011,(3):157
国际粮价正在飙升至危险水平据《财经早报》报道,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国际粮价正在飙升至危险水平,并威胁到全球数千万人生计。"这让粮食安全问题近期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据世行最新统计,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从全球层面看,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协调,力促发达国家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并综合考虑发展生物燃料的社会影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化解"粮食危机"的根本出路仍在于"自力更生",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最终扩大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供给。(来源:中国广播网)  相似文献   

17.
整个中国的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农业适龄劳动力的能力培养,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助,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实现农业进步,保障粮食安全。文章具体分析了基于粮食安全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生产气可鼓不可泄,重农抓粮的劲头绝不能放松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相似文献   

19.
“八连增”之下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夏收将至,中国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八连增"后,今年乃至以后如何续写粮食连续增产连增传奇?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粮食安全环境下,我国粮食安全又该如何持续保障?我们特编发一组关乎粮食安全的理论文章,以飨读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安全度比较高,但也存在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较大,耕地不断减少、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粮食生产的软环境恶化等问题。确保山东的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面积,建设节水农业,治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