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费者已不再直接消费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直接消费作者的生命经历●消费者不再以散文的“本体”为中心,而是以散文的“功能”为中心; ●作为“生命经历”载体的散文,叙事性将成为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散文成就的高低,不再取决于形式上的因素,而直接取决于生命的拓展程度和人性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熊怡 《今日重庆》2008,(6):80-87
因为有爱,我们相信生命的顽强,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一直是拯救生命的至上原则: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 我们充分相信生命的顽强,祈求生命的奇迹,那坚韧的求生恿志很可能让人难以置信地支撑着许多生命,那阴暗的钢筋混凝土废墟下很可能埋着无数生命奇迹。此时此刻,我们选择相信。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科     
《目送》龙应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9月《目送》的74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一本生死笔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发展》2012,(6):69-69
简介:《守岁》是著名畅销书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郭文斌最新的一部散文作品结集,文风干净、温暖和纯粹。其中收入的《永远的堡子》《点灯时分》等作品分获全国级奖项和入选《百年中国经典散文》,而最新创作的《守岁》《清明不是节日》《静是一种回家的方式》等篇从岁月、大年、时间等意象解读生命,承载了作者对岁月的守望,表达了对生命净土的渴望。道出的是守是感恩、守是幸福及祝愿人生旅途吉祥如意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我手中的这摞手稿,倾诉着一位老柴达木人一生对柴达木的眷恋,道白一个人生命最后的道白。此时,手稿化为心灵语言通往心灵感应深处的通行证。死指肉体,而用生命留下的文字,却可以使生命的心路变长、延续……攥着这摞手稿,他生命的重托重如泰山;打开这摞手稿,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笑容长留在我的眼前。他生前就最喜欢笑,他爱人对我说,两年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肝癌,他依然平静地笑笑,让我给他拿来纸和笔,便开始每天写啊写,写得满头大汗,写得手不停地抖,写到动情处,他总要老泪纵横地念给我听。他写下这三万多后,我一看,写的都是他儿时的家乡和他心…  相似文献   

6.
悦读     
编辑絮语: 《春在绿芜中》一书结集的是钟晓阳创作《停车暂借问》时期前后所写的十四篇散文,记述作者在故乡中国东北,居住地香港和求学地美国密歇根的交游。除写当年各地的风物外,更多的是细笔描绘人情,写父母、写姊妹、写老师、写亲戚、写朋友,也写里弄之间的贩夫走卒,这些日常琐碎的情事感悟,折射出人性的简朴与纯净。  相似文献   

7.
“对于那些写散文写得很好却又写得太少的作家,要加以罚款!”在一次座谈会上,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开玩笑地如是说。张晓风所指的“罚款”对象就是散文大家陈之藩。  相似文献   

8.
正史铁生的散文有多种选集,这本《好运设计》是由史铁生夫人陈希米亲自选定的,收录了史铁生的20余篇散文精华,具有特别的意义。所选篇章可以说是从"好运设计"这个视角展开的人生思考,包含了作者对爱的理解、对残疾的认识、对生命意义与人道的深度探讨。史铁生认为,他今生的遗憾太多,因此"常常浪费时间去做这样的蠢事"——好运设计。众所周知,史铁生青年瘫痪,因此他的第一个设计是"聪明、漂亮,一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10,(9):67-67
苏童说,他很早以前就想写一个关于河流的故事,现在他终于写成了,书名叫《河岸》。《河岸》是一部让生命在磨砺中体验的中国乡村长篇小说。它在叙述上保持了苏童固有的细腻与灵动,在谋篇布局上则再现了苏童在写作上求新、求变的先锋派风格,  相似文献   

10.
周密 《宁波通讯》2012,(3):63-63
我们随意的生活,通常不大愿费脑筋去探寻和思考周围的一些事情,例如哲学,例如人性,例如命运。但当有人把一些经过深恩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恩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生命的品质》中,学者周国平就是这样以平和的文字,将哲学的恩考融入了散文的笔法,向读者娓娓讲述他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见解、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解读着生活中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想写好于汝华,那需要一部书;一篇短文所及,只能是挂一漏万。企盼聪明的读者由一斑去窥其全豹,从一滴水去看太阳的光辉。———摘自笔者日记  相似文献   

12.
生命之光     
太阳把它的生命之光无私地奉献给了人间,使人间有了温暖,有了明亮。因而,太阳的生命越来越旺盛。 我想,人也该有生命之光,我在四处寻找生命之光。 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在一条无光的巷中步行时,因黑而与人  相似文献   

13.
程新华 《魅力中国》2011,(7):254-254
关于电视散文的创作,我曾经在另一篇论文中发表过自己的粗浅看法.这篇文章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电视散文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给同道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性、生命实现的创造性、生命发展的超越性认识不足,这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把握生命的本质,其生命哲学中的绵延、直觉、创造、生命冲动等思想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见到向利时,她正在家中安静的农家小院里写一篇作文。作文的标题是:我是幸运的“宠儿”。眼前的向利清秀文静,面色红润。旁边的田地里麦浪起伏,禾香阵阵。如果不是院坝边上用编织塑料布临时搭起的防震棚,真让人相信,发生在5月12日中午的8.0级大地震,仿佛就是一个隔夜的梦幻。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这位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以他独特的带有乡村哲学味道的散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的散文,时时展示着他对生命的本真意义的探寻与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寒风吹彻》一文更具有作家独特的人文化关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命的和谐与共存,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的期盼,这些略显沉重的话题,却如一股清新之风由他的笔端吹向读者的心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对人性的拷问和审视,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生活,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数声风笛离亭晚》是车前子的散文集,写得有点散,跳跃性很大,有意识流的味道。他把散文和随笔打通——这样散文显得很随意,算是一种创新。他认为好散文是一段世俗生活的记录,要有趣味性和丰富性,有生动的欲望。车前子诗文书画俱佳,他人在北京,写的是苏州,身上的南方气息无可掩盖。行文洒脱,骨子里却是安静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对生命教育缺乏关注,家庭对生命教育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生命教育模式,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加强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提高家庭生命教育意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形成生命教育的普遍共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生命de托付     
《发展》2012,(9):58
儿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父母,细心的父母把我们当宝贝一样慈祥呵护,生命的幼芽一天天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叶开花。上学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老师,老师以慈母般的爱心,滋润充实着我们的生命,教我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生病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医生,一个处方,几粒药片,一次手术,便决定一个人的安危。蒙冤受屈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法官,深入细致的调查,公正无私的判决,会使迷惘之人绝处逢生。人在旅途中,我们将生命托付给司机,我们不再  相似文献   

20.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生命就将伴随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将每时每刻和我们的生命在一起。然而,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首要原则就是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