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乾 《大众商务》2010,(14):231-231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立法不甚健全。随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逐渐增多,这些法律上的缺陷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立法不甚健全.随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逐渐增多,这些法律上的缺陷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已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亟待完善。文章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数额确定、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完善四大方面阐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来,出同了一系列精神损害赔偿的新类型案件,该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是规范生产者、销售者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但至今为止,中国的这项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还没有在法律中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没有规定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这是中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一大缺陷。因此,笔者在分析中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年来大量兴起并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和实务界已引起广泛争议。由此可见,产品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关乎到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影响着整个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足见地位之重要。本文试从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域外国家相关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项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立法扩大其适用范围,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上的人文关怀。但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法人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目前仍不适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及世界各国立法的交流,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上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诉讼的理念、国外立法例等角度分析,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宜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在立法上进行修改,将“经济损失”“物质损失”修改为“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佘祥林的案子引发了对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如何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面对现行立法的不足,对其完善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已经得到立法的认可,但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合同法》却持否定态度。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使得具有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逐渐增多,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更多法律人的关注。在服务型合同中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大胆尝试,对推动合同法体制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中国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包括被侵权人的人身权益提出了更为有利的制度保证,是中国民法的一大亮点,该文通过对法条的解读,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进行初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离婚损害赔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直至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始将该制度加以确定,因此从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过错行为、损害结果、损害赔偿的提起时间等方面,分析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并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法学认为信赖是合同效力的基础,信赖利益赔偿意在使合同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但这并未揭示它们的本质.信赖所蕴含的交易收益才是合同有效的源泉,而信赖利益赔偿实质是为实现合同福利增进.信赖利益赔偿在促进效率违约、效率投资及效率风险分配等方面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但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适用选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定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含义和功能,指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意义、立法理由,就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关系主体、赔偿范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经过修改的《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令人关注。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法定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文章认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应仅限于无过错配偶。离婚损害赔偿金数额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官酌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分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作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现实形态,其运用往往依个案的不同而有所取舍,请求权是可以选择的,而法律适用通常不能选择。在经济赔偿方面,无论医疗损害责任承担方式如何选取,都要紧紧把握经济赔偿额与责任主体的责任程度、患者的病损程度以及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的基本原则,从而最终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7.
源于立法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对于损害赔偿的原则问题,民法主要坚持补偿原则为主,实行同质赔偿制度,即赔偿为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为标准;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表现为实质正义、社会效益,针对社会责任在局部设置了特别加重赔偿,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行政诉讼中的侵权赔偿责任,一般以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限,不赔偿可得利益的损失,这是行政赔偿区别于民事赔偿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森林旅游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景观观赏性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旅游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成本却日益加大,造成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破坏,损害了居民利益。因而对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补偿迫在眉睫。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途径和补偿金的征收与管理等问题,构建外部环境成本补偿机制,从而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居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