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秀梅 《数据》2011,(12):50-50
人们的印象里,这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相似文献   

2.
尹学东 《经营者》2009,(19):6-6
第一次去新加坡。其实没去过新加坡的人都会对新加坡有“干净、有秩序”的印象,这是新加坡的品牌。但可能期望太高,反而觉得“干净”状况不能算很好,可能还比不上日本。我对另一个品牌化的形容词有更深的感触——“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3.
丛一 《质量管理》2013,(12):40-41
“《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一教育部一位司长透露的一句话,引来各种“联想”。  相似文献   

4.
幸福     
《中外企业文化》2011,(7):105-105
刚刚流走的六月,是个眼花缭乱的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而三峡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或“指责”。生态环境的朝夕异变,让国人生存得并不舒心,亦给了“2012末世论”潜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9,(13):8-8
昨日闲暇,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讲述“杏仁效应”的文章,自然吸引了我不少的兴趣。“蝴蝶效应”倒是不陌生,但是“杏仁效应”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询问周遭朋友,均表示并不了解,这也让我敢于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若已略知一二,权当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6.
2011年地方两会热点频现,其中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依然最高。各省根据本省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民生政策,并纳入“十二五”规划。本刊将部分地方两会的民生亮点进行了整理,透过这些亮点,可以预见全国两会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幸福有“金字塔”的话,自下而上可以分成三个等级:原级(幸福),比较级(更幸福),最高级(最幸福)。那么,有机会让你选择的话,你会中意哪个级别呢?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时代是文化不断杂交的时代,面对"文化霸权主义"和由"文化割据主义"发展而来的原教旨主义这两种力量对民族文化自我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困扰,我们应该不断的反思民族文化记忆,学习和超越"他者"文化,在自我定位相对清晰同时注入文化自觉精神,为战略布局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有人羡慕明星的风采,但掌声后面有多少辛酸?有人羡慕官员的地位,但权位后面有多少牺牲?有人羡慕文学家的才华,但传世之作后面有多少挣扎?有人羡慕企业家的财富,但投资后面有多少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雪威 《数据》2011,(4):14-15
什么是幸福?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幸”字的“土”字代表房子,“¥”是金钱的象征。所谓的“不幸”是指没有房子住和没有钱花;“福”字是一家人有“衣”穿有“田”种。“幸福”二字组合在一块,就是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住有钱花。无独有偶,2009年,《中国青年报》也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幸福和房子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中国人认为幸福=有房。于是,命中注定房子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1.
1956年至1959的3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12.
城市,这个古老的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被演绎成不同的版本。可以是“花园城市”,就像新加坡那样;可以是“都市丛林”,就像香港;可以是“创意之都”,就像伦敦……如今,另外一个版本正被越来越多的全球市长所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许,那是一个未来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3.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14.
集体记忆     
《中国企业家》2009,346(17):24-25
翻阅建国60周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影像史,你的记忆或许会被唤回到那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时代:大炼钢铁、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在计划体制下,个人主义被压制。  相似文献   

15.
《山东企业管理》2012,(10):73-74
光阴飞逝,十年前选择按揭贷款购房的中国首批“房奴”,多数都将结束偿还周期。据媒体报道,从本世纪初我国迎来第一批住房贷款热潮至今,首批房奴将迎来集体还清房贷的日子,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最底层的员工往往是企业里的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是到了该考虑他们的和谐、幸福了  相似文献   

17.
杨智伟 《中外管理》2013,(11):16-16
“你幸福吗?”央视的这一引起褒贬不一争论的命题,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企业。什么是幸福的企业?那些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是幸福的企业吗?彼得·圣吉曾经说过:“真正能在未来获得成功的组织,将是那些发现有效途径去激励人们真心投入,并开发各级人员的学习能力的组织。”诸多中国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正在失去产生利润的源泉。客户幸福、员工幸福、投资者幸福,企业才能幸福。只有从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很显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还是那句话:“你幸福吗?”  相似文献   

18.
马科平 《乡镇论坛》2014,(15):39-39
风箱,在我的家乡人们叫它风龛。记得小时候,风箱安卧各家各户的灶台边,在每个清晨、中午或傍晚的村头巷尾,总能发出“吧嗒吧嗒”清脆悠扬的声音,和着鸡鸣狗叫、孩童笑闹的喧哗、大人们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成为一首极其动听的乡村交响曲。  相似文献   

19.
毕兴世 《乡镇论坛》2014,(29):38-38
“我宣布:林州市东姚镇玉崇村‘幸福小屋’正式成立!”6月30日,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从河南省林州市东姚镇玉崇村村委会院内传来。这是大学生村官郝志文通过深入调研,在村“两委”的协调下,专门为玉崇村“留守人员”组建的福利设施。从此,“幸福小屋”便成了玉崇村留守人员交流娱乐、学习技术的精神家园,更是留守儿童假期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初到中国的达家善继面临严峻的“平衡”考验:既要秉承芬理希梦的“幸福”理念,又要根据中国顾客的消费习惯,推出适合的商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