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潇 《经济论坛》1996,(6):27-29
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依托加快石家庄经济的发展李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石家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石家庄市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全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然而,在环渤海经济区全面开放和协同发展的同时,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本文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入手,分析目前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并从立法、执法、司法等角度提出区域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也就是说需要各方面积极推动,实现区域内各个方面的合作对接。  相似文献   

4.
产业优势削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开发和创新能力减弱、产业区域布局雷同以及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等诸多因素导致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地位相对偏低.应当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选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组织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入手提升河北省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Theil系数、服务业重心模型、收敛与分散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主要由省区内部差异贡献,1992—2000年差异略有缩小,由省区间差异变小引起,而2000—2010年差异扩大显著,由京津冀内部差异扩大引起;②1992—2000年沿海地区以收敛为主,内陆地区以发散为主。2000—2010年辽宁省东西部以向下发散为主,中部以向下收敛为主;京津冀东部以收敛为主,而西部以发散为主;山东省整体以收敛为主;③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均GDP、内外部联系、经济密度、消费能力、政府支持力度。④从时间演变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一直环渤海服务业发展是最重要影响因素,服务业发展从市场供给导向逐渐的转化为需求导向。  相似文献   

7.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发展,这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也具有特殊作用.本文通过借鉴法国"竞争力极点"战略,提出提高环渤海经济区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海峡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已具备相当规模,环渤海经济区蒸蒸日上,西部地区大开发初显成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日可待。在这些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众多经济区域中,由于福建与台湾在历史渊源、地理区位、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构成了海峡两岸独特的区域经济板块——海峡经济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1-2020年环渤海经济区内五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效促进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减小,在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则相反,但其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发生率。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落后地区人均GDP的增长水平,早日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实现经济区内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相似文献   

13.
陈文玲 《经济论坛》2011,(10):223-224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在未来,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国际上,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隐患并没有消除:一是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待重建;二是世界经济变局更为复杂,一些大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地位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增长急需新的经济引擎、新的发展模式来带动;三是中国的快速崛起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面向内需与新丝绸之路 ——环渤海经济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仍沿袭着过去20多年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并从低端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与发达国家成功崛起的历史经验背道而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需主导和南南贸易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逐步形成,环渤海经济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内需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立以中国企业为龙头的全球价值链的新战略和新模式上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的必然性研究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是福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沧州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是河北省确定率先发展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一线地区."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区域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第三个经济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吉献  张艳玲 《经济师》2009,(1):277-278
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在中原经济区最新统计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借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分析各城市排名差别的原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圈与“哑铃”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如何构建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区?怎样发挥其“核”经济的扩散作用?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参与研讨。一、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的极好良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两大明显的趋势:其一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向“东移”,即由西欧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向“北上”,即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长江三角洲,再进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环渤海地区,或称之为“四河”(即黄河、海河、滦河和辽河…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及三次产业的布局情况,接着详细分析了环渤海区域钢铁、石化、机械、农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情况。此外,还分析了环渤海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