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具体情况 柳沟村地处山区,由4个自然村组成。2005年,全村460户,1369人,耕地面积2760亩,山林面积6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0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文明生态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为“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河北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文明生态村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建设“村民中心、服务村民”的新思路,成为建设新农村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7,(2):29-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决定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并制定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文明村前南峪、栾卸两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韩国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由韩国政府发起和推进的,旨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经过四十年发展,韩国农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给韩国社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韩国政府在运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以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灾后救助,建立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等多种形式给予财政支持,这为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滇南热带山区生态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滇南热带山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通过三年的生态村建设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滇南热带山区边疆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对周边邻国相似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武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和谐发展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此,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在该市文明生态村创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乡镇企业家--郭玉良。  相似文献   

8.
田德荣 《经济论坛》2005,(12):28-28,42
河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邢台县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不断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许巧丽 《经济论坛》2006,(15):122-122
我国山区农村占国土面积的69%,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山区生态村建设是关键。在进行山区生态村建设设计时,既要综合应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又要考虑内外空间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生。如何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是生态建设设计的中心问题。人是生态活动的主体,抓住这个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用地经济、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过程中,财政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投入规模和结构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立足海南实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的整体水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滕头生态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头村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形成了一套生态村建设的特有模式———滕头模式,本文作者将作一系统介绍,总结出生态村建设的经验并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城郊生态村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城市人口膨胀、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和建设生态村。欧美国家大部分人12居住在城市,为了吸引城市居民到郊区居住,通过“全球生态村运动”,在城市郊区兴建生态村。其生态村注重居住功能,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已经标准化、集成化;在日本,城市化导致了农业的衰落,因此,其生态村发展不仅强调城乡的交融,更强调农村的复兴。本文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城市郊区生态村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模式以及生态建筑和生态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其对我国生态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滇池湖周村庄建设生态村,通过村庄改造和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大大减少这些村庄产生的入湖污染物。本文在对滇池沿湖村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村的建设类型及其指标体系,分析现状村庄与生态村之间存在的差距,论述了生态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盛新丰 《经济论坛》2005,(24):35-36
一、打破惟经济论的思想意识,切实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放在“三农”问题当中突出抓。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三农”问题的外在表现之一,深层原因则是关注城市多于关注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限制了农村社会事业投人等。滦南县着眼于解决农民就医、社会养老、子女上学、就业再就业等关系“三农”的突出问题,谋划制定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重点,坚持争取上级资金与鼓励社会投资相结合,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劳务输出、人畜饮水、乡村道路、文明生态村、卫生院、敬老院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三农”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自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以来,迁安始终把建设“绿色迁安、生态家园”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迁安的中心内容,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来抓,致力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大文明全面进  相似文献   

16.
山一村自80年代初建设生态村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此,笔者提出要加强实用高效多种生态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林 《经济管理》2006,(11):81-83
1988年海南建省,1999年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为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本调研组于2005年10月22日至27日对海南生态省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深入海口、儋州、东方、乐东、三亚、万宁、琼海、文昌等8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重点考察了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新兴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方面情况,召开了有海南省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和特邀专家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研,了解了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情况,思考了海南生态省建设对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俊祥 《经济论坛》2006,(10):28-29
自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按照省和邯郸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要求,坚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因地制宜、创出特色”的工作思路,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目前,全市502个村掀起了抓创建、求发展的热潮,首批80个村已基本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学习党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经济论坛》2004,(9):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会议4月21日在唐山市召开,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