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受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根据我国的粮食供求现状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发展的因素包括资源约束、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物流体系等。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对内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革涉农补贴模式、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粮食流通储备体系。对外要大力推进国际协调,优先保证粮食作为食品的根本属性。适当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建成灵活的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金璟  孙鹤  张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0-123,142
以云南省的粮食供求为研究对象,就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讨论了影响云南粮食生产若干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应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对云南省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和人口进行预测。通过估算云南省未来粮食需求状况,就云南省未来的粮食供求平衡进行了测算,认为云南省未来粮食供求的格局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区域性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的供求一直被认为是缺乏弹性的。但是随着粮食功能的多样化及对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需要重新认识粮食供求的弹性。论文在介绍价格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到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历年粮食供求弹性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粮食供求价格弹性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由于干旱影响逐步弱化,播种面积增加,世界粮食供求形势逐步宽松,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国际粮价构成下行影响。然而长期来看,粮食需求的刚性增加与资源压力的叠加导致世界粮食供求趋紧的态势不会改变,尤其气候灾害等导致的区域性短缺甚至会进二步加剧,未来粮食价格或将有所降低,但仍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不断增长,但同时,由于国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粮食进口不断增加。面临资源约束、国际市场压力等,中国需不断促进生产、调整进口、加强资源与需求管理以提高自身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粮食结构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开展多元化国际粮食贸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少粮食消费基数;利用非粮食物资源,分化粮食消费需求;完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米对中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由于主张“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中国必须关注大米进口波动状况。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本文利用CMS模型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由国内开放政策、人均收入、人均大米消费量和大米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所决定的进口引力效应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所产生影响最大。与此同时。世界大米贸易的总体供求水平以及市场分布变化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粮食总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突出。决定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多个,其中科技进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保障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抓实科技成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转化和应用,在粮食产业链各环节中提升产能,增加粮食产量,在粮食消费环节减少损失,统筹我国发展和粮食安全,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粮食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尤其粮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需求量与质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以及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供求压力、价格和补贴约束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三大考验。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应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粮食安全全球化策略;创新粮食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实现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削弱了国际社会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看,粮食危机的生成因素涉及器物、制度与政策三个向度。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削弱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器物基础,机制碎片化趋势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治理效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粮农政策扩张致使诸多国家忽视粮食安全困境下必要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利益。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入推进各项粮食安全行动,动员各方加大资金、技术等器物资源投入;加速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转型,维护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中心作用;倡导普惠包容的粮农政策,引领塑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12.
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呈现出来的特征不同,理论研究的侧重也就不同。概而言之,集中探讨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表现为四个方面:马尔萨斯基于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基于增长的的极限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理论、基于农业生产特征的粮食危机理论与保证粮食安全的政府行为理论。本文对这些主要的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始终面临着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产出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区域差别较大;三是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福建粮食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需要。福建是个长期缺粮的省份,粮食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全面分析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居安思危,始终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粮食安全问题在福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福建粮食生产呈现波浪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再次发出警告:2010年的粮食价格指数将再创新高,世界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关于此次粮食危机爆发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世界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了粮食危机,而本文认为,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垄断资本通过积极推动农业领域自由化所造成的全球农业格局的变迁,供求矛盾不过是全球农业格局变迁这一生产关系运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7.
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非洲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大多数国家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20.
丁声俊 《经济》2012,(12):39
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71亿亩,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九连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含有深刻的客观规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证明,我国粮食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应该继续坚持走下去. 从整体形势看,我国目前粮食的购销、供求关系是正常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然而,在我国农业粮食领域突显出"五个加剧":粮食增产与资源约束矛盾加剧;粮食发展与农民增收矛盾加剧;粮食供求区域矛盾加剧,粮食供求品种矛盾加剧;保障粮食安全与跨国大粮商控制的矛盾加剧.加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使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隐伏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