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党的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早巳明确,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公平的"缓冲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确保社会进步的"安全网".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企业改制、破产、关闭在所难免,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同题,对于社会稳定,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勇 《宁波通讯》2006,(11):10-11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把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文俊 《西部论丛》2006,(10):29-31
自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随着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各界普遍关注,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变成现实,要想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就势必要认真解决好占我国总人口70%左右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即是本着这种理念,试图找出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症结所在,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为探求解决之道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兰 《发展》2007,(11):101-1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如何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杉 《辽宁经济》2010,(3):52-5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2009年3月3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81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内容全面的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公约。由此可见,维护残疾人的权益,重视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已形成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7.
构建完善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老区建设》2006,(10):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解决被各级政府摆到了优先位置。如何改善农村、农业、  相似文献   

8.
贾纪磊 《发展》2007,(12):54-55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预防或化解某些社会经济风险,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相关服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总和.社会保障既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制度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流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1.
张蕴宏 《理论观察》2011,(3):144-1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到全党面前。,笔者认为,法律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检察机关角度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险仅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初步建立起来,而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本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13.
欧美国家发展住房的过程说明,住房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也是保障社会安定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无论什么社会制度的政府。都必须对公众的居住问题进行关注,不能将住房全部商品化并推向市场,建立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4.
日前,常州供电部门一项电网抗灾措施——电网“生命线工程”正在实施。该工程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保住电网的“生命线”网架,维持20%左右的供电能力,为最重要的电力客户供电和电网恢复运行提供保障。目前,常州供电公司已完成前期对地区接人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小电厂运行情况的全面梳理,将构建9个区域性的小供电网。此外,  相似文献   

15.
寇凤超 《北方经济》2009,(13):30-3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2014,(1):20-20
2013年秋天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什么?这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党的三中全会是中央对改革发展作出重要部署的会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改革作出过三次重要决定:第一次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第三次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三次中央的决定,对我国改革和发展,对改变我国的面貌、提升我国的国力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有幸参加了这三次改革决定的起草工作,附件“我参加三个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起草过程的回顾”,简要介绍了这三次《决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创新之点。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2004年9月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重要理念和治国方针,至今已有5年之久。在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口号”中,除了包含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外,突出强调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在50句口号中,反复出现了5次之多。其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时代精神中,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也蕴含了“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四个全面的提出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心通过二次改革打造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政府,进而先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而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四个全面的形成轨迹从《人民日报》2月25日起四论协调推进四  相似文献   

20.
《产权导刊》2012,(12):10-12
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