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11,(21):31-33
曾把济南当做第二故乡的老舍先生,写起济南来是最不吝笔墨的。他讴歌过《济南的冬天》,赞美过《济南的秋天》,描绘过《大明湖之春》,而对于济南的夏天,只散见在一些短文中,着墨不多。  相似文献   

2.
海右此城美     
温迪 《走向世界》2009,(27):82-87
济南是一个富有古典气质的城市,有着诗意的朦胧和诗人的憧憬。济南有水这是不消说的,就先拿济南的山而言吧,老舍先生曾说过:“济南像是个婴儿一样躺在摇篮里,只有北面有一个缺口,这在数量上便已经有了基础,再看济南的山,不像是横断山去那想的险恶,没有峥嵘的刺破霄汉的气势.  相似文献   

3.
《走向世界》2008,(10):66-68
1937年8月老舍先生从青岛回到济南以后,在东村短暂安歇,又搬到校园南边的长柏路2号少住了一段时间,度过在济南的最后的时光。在济南最后的三个月,老舍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1937年11月15日夜,老舍离别妻小从济南出发奔赴抗战的中心——武汉,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老舍先生从青岛回到济南以后,在东村短暂安歇,又搬到校园南边的长柏路2号少住了一段时间,度过在济南的最后的时光。在济南最后的三个月,老舍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1937年11月15日夜,老舍离别妻小从济南出发奔赴抗战的中心——武汉,从此老舍再也没能回到济南,济南成了老舍魂牵梦绕的地方。而老舍在济南最后的这两处故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支离破碎了。  相似文献   

5.
刘芳 《走向世界》2009,(6):70-70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描写是经典而贴切的.如今,济南老城已经被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业街包围,却仍旧安静而鲜活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唐菁 《走向世界》2014,(3):23-24
济南文化是深厚和多元的。在这里,齐文化和鲁文化实现了交汇和激荡,齐风鲁韵影响下,济南不仅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水风情,“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名士风采,还有近代“曲山艺海”和商埠风貌,这些都奠定了济南的区域文化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朱文兴 《走向世界》2011,(30):94-96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这是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八十多年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所描述和抒发的。如今,济南的秋天依然那样富有诗境,秋光秋色愈发迷人。  相似文献   

8.
吕途 《走向世界》2007,(4):16-19
应该说,是老舍《济南的冬天》把我“诱惑”过来的。老舍描述他眼中济南的样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来到济南之后,闭上眼睛,去遐想老舍的情怀,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可是与济南相处时间越来越久,我却发现对它己经有了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感。原来,济南不是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城市,若把它比作人,那么它不适合恋爱,而更适合居家过日子。  相似文献   

9.
陈倩  梁翠霞 《魅力中国》2010,(24):79-79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深知北京文化的老舍,他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地道的北京方言在刻画人物和描写风俗人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骆驼祥子》中京味十足的地道方言的使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宁 《走向世界》2015,(12):52-54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一个城市,有山有水就好,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风流倜傥的人物,就有了灵魂。杜甫曾感慨于济南的文人气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作为千年府城,济南具备了一个城市足以傲视百代的历史人文。从古代圣王大舜、齐贤大夫鲍叔牙、神医扁鹊、阴阳五行学术大师邹衍,到一代枭雄曹操、名将秦琼、大诗人李白、婉约词人李清照、词中之龙辛弃疾,以及近代文豪老舍、学界泰斗季羡林等,济南名人辈出,彪炳史册。如今,物是人非,文人雅士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