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1999年,西安方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1998年减亏900万元的基础上又减亏630万元,减亏幅度为74.43%,尽管本企业当年仍然亏损240万元,但如果除去历史债务和银行利息,实际上已经扭亏为 相似文献
2.
3.
4.
<正> 西安市食品总公司(西安市肉联总厂)历史上曾是西安市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在转轨变型后的经营机制转换上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经济的适应力,致使企业经营效益连年下滑,1995~1997年,企业经营利润分别为-360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 “方欣龙型经济产业链”以方欣户县良种猪繁育基地为龙头,以方欣大型现代化生猪屠宰厂和老长安食品加工厂、西安冷冻厂及批发市场、方欣清真食品厂为骨干,以绿源食品研究所为动力,以方欣连锁专卖店为终端。经过三年的运作,目前这个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6.
7.
曾几何时,郑州方欣米业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米加工厂,但他们想消费者之所想,确立“服务即付出”的经营理念,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1年,方欣米业公司被河南省政府列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予以重点扶持。针对河南大米市场混乱,产品真假难辩,特别是“有毒大米”事件频繁出现的现状,方欣公司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加科研实体加种植基地加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适时推出了“方欣”牌系列产品,并向广大消费者郑重承诺:方欣米,放心吃。近年来,方欣米业公司以向广大消… 相似文献
8.
精精华,精粹,精细,与粗略相对。精细化生产在国外已成为大部分公司共同的选择,其要旨是在战略上更专业化和精细化,在管理上更重细节和流程,向管理要效率和利润。但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个契约精神已深入骨髓的文化氛围里,精细化生产是一件很容易的选择;但在讲求人情的东方文化圈里,地产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格外地需要勇气和智慧,以及坚韧。好在万科等企业;中锋在前,合生、路劲、泛海、世联等品牌也各有心得。实实在,老实,踏实,实事求是。寒冬来了,蛰伏过程中,浮嚣的心态可能会稍稍沉静,实在一些,管理也好,流程也罢,花架子会少一些。但奥运已过,市场坚冰松动迹象已现,新一轮喧闹中,我们还能沉实下来吗? 相似文献
9.
“免费”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祎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5):28-31
“免费模式把旧的价值链条打断之后,必须创造新的价值链,要实现价值链的转移,要想到新的增值服务模式,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正>被视作"高房价并发症"的"小产权房",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遭受着八方责难四面围攻。然而,再多的非议与指责也无法否认市场自发产生的结果和法律规定的现实可行。也许,真实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面对从某些政府部门到部分 相似文献
14.
15.
"创新",即Innovation,在本文中所指的是新产品、新服务、新特性、新方法、新制度、新事物等一系列概念及与之相关的革新、改革、创新、创造。如今,"创新"已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命名、logo设计等品牌形象塑造的诸多环节,但人们确往往忽略了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即对"创新"的品牌的塑造和提供长期有效的管理和支持。如若不为"创新"提供独立的品牌,那么它将随时处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昙花一现后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淘汰的地位,这种局面也会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大降低。所以,为"创新"塑造品牌可以最大限度地"买断"这个"创新",增加其信誉度和"正统性",增强其能见度,并且使得它的传播方式简化,使其获得最好的效果。当一项"革新型"的"创新"出现,并开拓出崭新的子产品类型市场时,品牌可以为这个子类型市场提供定义和定位,并最快地占领其制高点。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受到品牌的支持,但是对于品牌的考量应该出现在所有"创新"的战略决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是摩托罗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第7个年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事情。
2月,北方还处于初春的料峭之中,南方已经化冻,江西省修水县溪口镇,一座由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捐资25万元的希望小学破土动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1)
我们把低成长性而高盈利性的企业称为“狒狒”或“亲王”,即已经失去成为王者的机会,但在其特定的细分市场内可以获得可观利润的企业;还把低成长性且低盈利性企业称为“猴群”或“奴隶”,它们是在“大猩猩”、“国王”、“狒狒”、“王子”所不屑的市场中获得微薄利润的企业。我们所定义的王子型企业,是具有高成长性,但在高盈利性和低盈利性之间上下摇摆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4)
盖茨是一个对未来很不敏感的人,而且他之所以能打败他的竞争对手,恰恰在于他因对未来的不敏感而专注于眼前机会。被尊奉为"信息时代的主宰"的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商业和生活格局是缺乏基本预见力的。他预见的未来,仍然只不过是一个增强版的工业时代。当他今年七月离开微软的时候,他会不会猛然意识到,自己为微软开辟的这条路并非"未来之路",而是一条"过去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