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迅  冯敬娟 《技术经济》2011,30(6):65-68,99
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圈、渝西地区和库区生态区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2000—2009年重庆市三大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提出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将山东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1995-2011年山东省三大区域经济的三大产业、GDP以及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结果显示: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后趋于平稳,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是造成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S形"发展差距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亦然如此。文章重点研究外资区域分布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利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对地区经济差距与FDI规模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DI确实是引起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FDI在各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又加剧了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在各区域内部,FDI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各省间经济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回归结果说明,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时不可忽视FDI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要与引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区域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区域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综述前人对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拟用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对全国的三大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以期对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paneldata),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了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技术效率差距明显。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和缩小区域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就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会进一步拉大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东部各省份FDI对区域内发展差距的影响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FDI会拉大区域内发展差距。三大区域内部各相邻省份之间的FDI空间溢出效果并不显著,在研究时需要区别对待。建议制定差异化的FDI区域引资政策,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FDI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霞  武建 《技术经济》2011,30(8):79-82
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9—2008年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情况,对区域收入差距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及晋南、晋中、晋北三大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占区域收入不均等的80%以上,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所占比例不足20%;三大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山西省总的区域收入不均等的贡献约为60%,剩下的40%则归因于三大地区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三大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形成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分布更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特点及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内涵性质量展示的独特视角界定了优质教育资源概念及其构成,以1999-2008年的区域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GDP、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本专科招生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在三大区域配置及经济发展相关性;最终选取国家级重点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八项优质教育资源要素,揭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性问题及三大区域高等教育人才供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是三大经济带与梯度推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有必要对西部省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1978年~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熵值法,测算出三大地带之间、三大地带内部(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内部省际差距)和大陆地区整体差距的熵值,根据其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差距趋势经历着“V”型变化,不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三大地带内部总体差距程度呈现大幅持续下降特征,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带内部均呈现出显著的“俱乐部收敛”,但西部地带内部省际差距呈“V”型变化且不存在收敛趋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程度却呈现出大幅持续上升特征,而且对大陆区域整体差距的贡献率达73.55%,要缩小大陆区域整体差距,如何缩小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则是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融入全球化,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失衡,并且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运用好区域经济理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中央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2016年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从中解读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且表达自身对此问题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15.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奠定了我国农村经济区域东、中、西部三大地域的划分。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存在着三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梯度。这种差距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效应的,同时对这三个经济区域应实行不同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平等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被列为地区经济发展三大战略性课题之首.西部大开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早在80年代,邓小平的"两个大局论"就已经为此埋下了伏笔.十五大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我们认为.西部开发的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差距,这差距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区域间经济不平等,所以西部开发的实质是解决经济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域政策目标不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简单顺序选择问题。持续提升东部区域经济效率是中央区域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推动“三大泛经济区”建设及协调发展是通过经济区“内化”(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划区域政策目标选择,政府推动公平实现的主要“平台”是规划和提供公共品。  相似文献   

18.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俞路  蒋元涛 《财经研究》2007,33(3):17-28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分析来探索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持续拉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三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差异却在逐步减小。这充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近距离的区域趋同效应显著,内部的核心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明显,导致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幅缩小。但对远距离的内陆地区影响作用很小,全国其他地区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其次,文章探索了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与空间依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不平衡,那么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程度将会上升,空间分布将会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内部产生经济增长极),反之则相反。此外,文章还探索了全国和三大都市圈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全国来说,区间差异逐渐上升为主要差异,并且区内差异逐步缩小,这意味着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而其内部差异逐渐缩小。而对三大都市圈而言,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的差异则上升为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阶段。历史表明,既不能寄希望以人为手段短期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让的差距,也不能置区域间发展差距于不顾,长期使政策和投资向东部沿海地区过度倾斜,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既要重点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作用,又要加快中西地区开发,使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