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锐 《老区建设》2007,(11):62-63
借助于经济上行的驱动力与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在治理和遏制贫困的长路上终于看到了光明.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人口贫困率从往年的12.6%下降到12.3%,成为近10年来美国人口贫困率降幅最大的年份.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综述●章春化刘新平(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长沙,410125)自80年代中期贫困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至今,各种探讨贫困现象的文章、专著层出不穷。本文择其要,把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分为三大内容:贫困的定义及分类,贫困的根源和反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及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青海城市人口在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上发生了较大分化,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城市贫困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贫困的原因太多,但人落后的思想观念素质是贫困的总根源;减少和消除贫困的方法有很多,但思想反贫困是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扶贫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一、贫困概况九十年代初期,阿根廷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城市,并且有时间限制。阿根廷3300万总人口中大约有85%生活在城市,其中又有1/3住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前些年相比,由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成功实施,阿根廷在90年代初取得了反贫困的重大进展。到1993年止,城市贫困发生率约为20%,其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17.6%,比1990年下降了一倍。90年代前三年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与1989年经济危机时期50%的人口低于贫困线形成了鲜明对照。9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困状况大大缓解,而且作为一个群体的的贫困人口也不再经历以…  相似文献   

8.
<正>深圳市位于祖国南疆,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6。深圳市下设6个区,23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4个区分别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前4个在特区内,后两个在特区外。1996年,全市常住人口358.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03.38万人,暂住人口 255.10万人。16年来,深圳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1980~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口总额等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递增速度在35%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1996年特区户籍居民年均生活费收入为1.49万余元,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15元。在人们心中,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富裕地区,深圳已经成了发达、富裕的代名词。但是,由于深圳的地域广阔,各地资源条件有别,地区之间的发展并未均  相似文献   

9.
90年代的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条件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并存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开发式,面向贫困人口应成为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基本特征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内容90年代我国反贫困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与反贫困对策研究●王厚俊(贵州农学院经济贸易系贵阳,550025)贵州省属于近海内陆省份,与南部沿海经济开放区紧相联。全省共有86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16位。在这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11.
12.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探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贫困,作为著名的“三P”问题之一,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各国人民一直在为摆脱贫困做不懈的努力,许多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也曾制定一些雄心勃勃的反贫困计划、学者们也不断提出种种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一些国家缓解贫困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使人类彻底摆脱贫困。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上仍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因此,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探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贫困的基本问题如概念、标准、  相似文献   

13.
吴忠 《开发研究》1991,(5):17-21
三、贫困的根源 3.1 对于贫困的产生及其持续存在的原因,解释的理由很多。从人口学角度找原因的,马尔萨斯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提出著各的“人口法则”即“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地较为巨大,”并认为“贫穷,是这个法则绝对必然的结果。”认为英国的济贫法使得处于贫困的工人得以生存下来,还鼓励结婚,造成人口增加,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只有通过“积极抑制”或“预防抑制”来减少人口,才能使人口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由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牵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并拉大了相互间的经济级差。迅速摆脱贫困、寻求发展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拟从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贫困根源的闸释和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提出的基本内容出发,着重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发展中国家运用发展战略理论所进行的反贫困战略的实践和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一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战略理论的提出,首先基于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贫困根源的探索和贫困问题的表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Nurkse)在50年代提出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是经济学家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最早尝试之一。纳克斯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贫困。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前后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展望李含琳(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系)贫困和反贫困是中国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是:到2000年中国要基本上消除贫困,步入小康阶段。那么,...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我国城镇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林勇 《开发研究》2005,(6):104-106
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的贫困状况和反贫困战略,总结了马来西亚30多年的反贫困成就。本文认为马来西亚的反贫困战略比较成功,表现在不仅有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在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反贫困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世行认为: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人,1993年底减少到880万人,1998年减少到42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4。6%。1999年6月,中央在北京再次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型和各种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变化,导致城市人口在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上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城市中部分企业也出现了经济效益滑坡,以及企业破产的现象,因而导致一部分企业职工的失业、下岗或收入不足,进而导致部分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福利制度对部分低收入者的保护程度降低,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总而言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反贫困的人口素质研究──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个案穆光宗1990年春和1991年春夏之交,笔者曾有机会两度赴山东省贫困县──泗水县从事调查研究,本文是笔者归来后诸多感受的一个结晶。众所周知,对贫困问题的研究,通常是囿于经济学的框架之内,但事实表明,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