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任务和内容.文章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从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并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就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行初步研究,探索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井红卫 《商》2014,(29):285-285
综合性大学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紧密结合,提倡健身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性和终身性,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教学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以此来提高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指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体育本体论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快乐体育逐渐受到了高校的关注,高校基于快乐体育理论对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此,就其改革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在中职教育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对策,以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婷 《品牌》2014,(11)
终身体育理念是现代文明应有的生活态度,也是对体育教学精髓的诠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还能帮助高校生获得自主的体育理念和学习意志,为其日后走向社会和步入生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身体素质。我国正在执行全面教学策略,意在培养全面人才,而高校体育的体育教学就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的。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直接影响高校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应将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寻找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而促进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本文以阐述高校终身体育理念的含义为基础,描述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体育发展方向,从学校方面和学生方面,得出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有效策略,将终身体育锻炼融入到高校生的整个人生过程及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进行了探析,确立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将终身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体育新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各高校进行着。面对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找出一条新的出路,将高职教育的改革以及体育课程的创新走下去,并且要走出特点,走出特色;将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高职体育的特有风格。反思当前的体育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误区,为此高职体育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商》2015,(9)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当前推行素质教学理念下,创新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在素质教学理念视角下的大学体育模式进行探究,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提出了改革对策,探究新的模式,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引入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经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的-种有益模式,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红 《致富时代》2011,(12):171-172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以前体育教学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体育与健康》新大纲确定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与育人的总目标一致的,大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已迫在眉睫。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也正在加快,通过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尝试,结合体育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是国内高等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意志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产生重要的作用。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着重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围绕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展开分析,进而探索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谢向阳 《商》2014,(29):262-262
与社会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一致,优化体育教学专业课程,实现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是当今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人才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人才需求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将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既考虑学生技技能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柏林 《北方经贸》2011,(9):192-193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着眼全局观念,提高教学整体效益,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体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剑 《品牌》2010,(11)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正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轨道,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准》的出台及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我们将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从中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15.
蔡云  朱元明 《消费导刊》2009,(4):193-194
自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试验,表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的深化阶段,也表明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能与技能、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芝兰 《商》2014,(9):275-275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国人对体育与健康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其健康认识也随之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也随之倍受关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在新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引下产生新的变革;而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实现形式之一的体育课,因受到场地、器材或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致使有些体育课的开展只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因此,研究焦作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简称体育课)现状,找出现存问题,为焦作市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合理化、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推动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学生精神素质的同时锻炼强健的体魄,得到综合水平的提升,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也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随着“阳光体育”理念的传播,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就从高校篮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多数高校体育教学已不能完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本文针对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和见解,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目的在于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强动力,也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依据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和自卑的心理现状,以"阳光教育论"为指导思想,从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出发,探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改革,提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2)
笔者在文章中首先简要阐述了人文理念的概念以及体育人文的概念,然后结合羽毛球教学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在羽毛球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的具体措施,以及对推动当代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渗透了人文理念的羽毛球教学能够大大有利于推动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积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