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城市-文化-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文化缺失造成城市特色消失、发展日益趋同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从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文化的概念,城市文化对城市的意义,并以城市建筑文化为例,分析了建筑对城市的意义,城市建筑文化存在的误区;探讨了在建筑中如何体现城市文化;最后以南京市为例,构想了南京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设计的意义 ,探讨了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设计的方法 ,指出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价值。新建筑是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设计可采用构件贴加、体形延续等诸多方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9):236-240
政策因素是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建筑工业化八大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建立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样本城市的建筑工业化政策进行关联度排序,并得到样本城市在各政策指标中的定位。为各城市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也明确了各城市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需要学习的方向及内容。客观、科学的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各个城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珍 《城市问题》2012,(5):50-53
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内涵,论述了低碳建筑与低碳城市的关系。认为我国城市低碳建筑所以发展缓慢,是相关法规不完善、相关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人员存在认知偏差等所致。基于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城市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外部形态角度入手,探索资源型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于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技术等方面,解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建筑外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资源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所构成的建成环境是人们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关系着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社交行为的便利性,对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及建成区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23个区域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不同地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以期为陕西省各地区城市建筑规划及建成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孟字 《活力》2012,(2):96-96
一、前言在当代,公共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大.进而产生了大空间公共建筑。例如体育建筑、观演建筑等。“城市将越来越像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越来越像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如同自然生物体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一样,一栋城市建筑通常要经历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废弃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城市中的建筑活动涉及材料、技术、能源、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以城市建筑为生态元,视影响城市建筑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为生态因子,引入生态位概念,探析城市建筑生态位原理,构建城市建筑生态位;举例分析,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生态位策略,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打开研究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快速、可持续和环保的特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及其与装配式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包括时间成本、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化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中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方式,以及装配式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四个应用场景,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期,低碳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因传统建筑文明可以衡量城市与建筑文化先进的程度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人如今引以自豪的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既是我国不同地域多民族建筑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我国先民们在农耕时代积淀的建造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还应该创造代表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新的建筑文明。"低碳"、"绿色"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也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的内涵。从新时期建筑方针的思考,到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房地产开发迅猛,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泡沫的涌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和能效提升给建筑部门指明了发展方向,有效地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建筑部门一项重要工作。拟通过开展去库存及建筑总量控制对三四线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为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站在建筑部门宏观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总结了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梳理了中国建筑总量、库存量及建筑领域能源消耗量总体情况,论述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行建筑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三四线城市特点及数据可获得性,选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量化指标,运用岭回归方法,以6个城市的数据为例进行三四线城市建筑总量控制、去库存政策对城市能耗影响效果的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彼此间关系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火灾发生、发展的特点,结合作者在实际防火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划分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全国典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青岛、兰州两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案例,分析了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及趋势,运用调查研究、数理统计、项目改造方案论证以及对比等方法,总结并提出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基本趋势:多元化,实用化,时尚化,地方特色化.对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的论证和改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老旧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其建筑质量和环保水平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造成了影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因此,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剖析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的措施,最后探究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韩晓波 《价值工程》2021,40(22):41-43
由于城市建设,我国各大城市的扩建越来越多,这种经济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火灾对城市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和救援非常困难,避免火灾的发生,必须本着"预防灾患、消除隐患"原则,加强城市的消防检查及管理尤其是城市防火工作,因为城市一旦发生火灾,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城市建筑.本文对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及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这项工作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及建筑消防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全球发展绿色建筑的最新行动,重点归纳了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技术,以及推行绿色建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分析了绿色建筑对城市节能的作用,并通过大量实践案例讨论了如何建立低碳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浩  李小羽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彩插中1-4
本文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天津建筑风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及其与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天津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天津建筑风貌中存在的缺憾,如忽视了旧城改造与历史文脉保护的关系、建设了一批假古董、建筑领域萌动着浮躁现象等,进而提出了要突出天津城市建筑风貌的特色与亮点,借鉴中外建筑艺术,创建具有21世纪天津风格,代表现代文明的天津文化品位,集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城市建筑,形成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特色.具体应做到:接轨世界建筑潮流;延续中国建筑文化;保护古代、近代、现代等历史传统建筑,并提出了保护历史传统建筑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超高层建筑防恐防爆的管理思路,应该重在意识、重在规范、重在技术、重在细节。以防为主,防患未然,是超高层建筑防恐防爆的宗旨。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是全球拥有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超高层建筑在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彰显了城市精神风貌的同时,也有着无法回避的安全软肋。特别是在纽约世贸中心惨遭恐怖袭击而轰然倒塌之后,超高层建筑的防恐防爆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孟青 《价值工程》2012,31(20):40-42
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是高速发展的毒痈,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深痛。建筑的本源是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环境,是为提高人民小康生活的质量,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病态建筑综合症给建筑必须绿色建绿色材料的选用问题上,拉响了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